人一旦變得忙碌,總是會覺得時間過得飛快。
4月初。
清明節的前一天,黎廣木又跑了一趟昌江,順便給年家華帶了一些豐水老家的特產過去,都是一些山上的乾貨,不值什麼錢,但是嚴珍喜歡這些東西。
結果隔天年家華就給他打了電話過來,說他淨出些餿主意。
被年家華莫名其妙地訓斥了一通,黎衛彬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因為黎廣木帶東西過去的那些東西,都是丈母娘嚴娟交代他準備的。
……
“我看這事兒也不怪妍妍她姨夫脾氣大,無非就是心裡堵著火氣。”
“這次去昌江,泉山的嚴書記抽空跟我吃了頓便飯,我聽他的意思,妍妍她姨夫最近應該也是忙得焦頭爛額。”
“西江那邊的事情,聽說處分不少人。”
客廳裡。
從昌江回來之後,黎廣木和李萍夫妻倆專門跑了一趟鬆和,主要是給兒子送一些東西過來,其中就包括年家華讓他帶回來的兩罐茶葉。
西江的雲霧茶是好東西,以年家華的身份,自然有法子弄到真正的精品。
剛拿到手,黎衛彬就衝了一泡,確實算得上是唇齒留香。
隻不過聽到自個老頭子的話,他心裡也不由得咯噔一下。
如果不是黎廣木提起這個事情,他興許還真忘了這麼一回事。
年初的那次雪災,西江那邊因為地處山區,受災的情況相當嚴重,最麻煩的是天災趕不上人禍。
西江南部地區有不少地方抗災救災不力,這一次的確是有不少人丟了帽子,據說西江省委層麵最近都有可能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
“爸,我也沒說什麼。”
“被年書記說兩句我也不掉塊肉,一般人想挨他的罵恐怕都湊不上前。”
“不說這個了。”
“你剛剛說的那個事情,我看咱們這一支還是儘量少摻和,省的後麵又惹什麼麻煩。”
相比於上次。
這次去昌江,黎廣木在宗祠那邊受到的待遇自然不可同日而語,畢竟連嚴誌軍都專門抽空請他吃了頓飯,黎家的那位三叔公就是再蠢也不敢給黎廣木臉色看。
隻不過那位三叔公也是聰明過了頭,竟然冒出這種餿主意。
“你爸我也不傻。”
“他們想乾什麼我心裡還是有數的,三叔爺一提這個事情我就回絕了,這人啊都是如此,窮在鬨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窮在鬨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這句話自然是有道理。
這次老頭子去昌江祭祖,黎家的那位三叔公,也就是黎四平,當麵跟黎廣木提議,希望他在宗祠那邊管點事情。
黎四平提議這麼一件事情,自然是看在自己的麵子上。
然而在黎衛彬看來,這種事情做出來多少有些不入流,也幸虧是老頭子頭腦還算清醒,沒有被恭維聲鬨昏了頭。
其實黎衛彬也清楚得很。
隻要他在官場上不出事,現在削尖了腦袋想往黎家身上湊的人絕對不在少數,不說其他人,就是他們自個兒家裡,這種事情也是越發明顯。
小姑黎廣佩那邊倒還好說,畢竟是打小就親近的血脈親戚。
大姑黎廣紅那邊就有些刻意了。
今年過年的時候,因為鬆和縣這邊實在是忙的走不開,他跟程妍也沒有回豐水那邊,但是等黎廣木和李萍夫妻倆回去之後,黎廣紅跟薑明旺夫妻倆連著登了幾次門,就連態度都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