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上一次過來。
八裡鋪這邊,整個生態旅遊區明顯已經初見雛形。
就連園區左側開工最晚的縣委黨校校區,目前也已經完成了主體工程的施工工作,目前正在進行道路硬化和校區綠化。
“黎書記,按照方案,新校區建成啟用之後,老校區到時候會作為縣勞動技能培訓學校的新校址重新投入使用。”
作為74年出生的乾部。
縣委黨校的常務副校長趙叢語在鬆和縣其實也是一個很有名氣的乾部。
畢竟在鬆和縣這種地方,三十出頭的正科級乾部還是比較少的。
當然,這也跟趙叢語的個人情況有關係。
趙叢語本身是江南省社科院過來交流掛職的副教授。
去年鬆和縣開展領導乾部作風篩查的時候,當時縣委組織部為了抓典型,一口氣擼掉了十幾個科級乾部。
其中縣委黨校這邊,兩個副校長都被一擼到底養老去了。
在考慮黨校這邊的乾部人選的時候,黎衛彬一眼就相中了出身社科院的趙叢語。
畢竟叢個人的條件上來講,趙叢語不僅僅有省社科院青年副教授的職稱,而且本身還是搞黨史理論研究的學者,又有一定的基層工作經驗,來縣委黨校這種地方自然是很合適。
而當時被黎衛彬叫過去談話的時候,麵對他這位縣委書記,在是否要留在鬆和縣繼續任職的選擇時,趙叢語也是乾淨利落地選擇留下來。
而此刻。
站在黎衛彬身側。
跟黎衛彬差不多高的身量,而且同樣年輕的趙叢語自然很是惹人注意。
在參觀完縣委黨校的新校址之後,黎衛彬一行立馬又去了八裡鋪園區的另外幾個項目現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路跟著黎衛彬從各個施工現場專場過來,作為八裡鋪的園區管委會主任,張小令此刻的心情無疑還是比較亢奮的。
畢竟他這個管委會主任,現在就是頭頂一頂空帽子,而且在園區沒有正式竣工和開始運營之前,身上的壓力也是極大。
現在整個園區即將迎來最後的驗收階段,他當然是喜不自勝。
“黎書記,按照目前的施工進度,6月份左右完成驗收問題肯定不大,不過驗收之後還要進行通風和招商工作,所以最快的話,我們預計正式營業恐怕還要等到九月份或者十月份。”
“具體的時間,我們管委會這邊會想縣裡提交一份報告。”
其實張小令並不知道。
看似臉色平靜的黎衛彬,內心其實比他這個管委會主任更為欣喜。
鬆和縣能夠大規模增加經濟效益的產業並不多,尤其是隨著綠色產業前期的市場潛力接近完成增長的情況下,鬆和縣很快就會迎來一個經濟增長的瓶頸期。
這其實不是鬆和縣一個地方的問題。
而是每一個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必然要經曆的一個階段。
發展經濟,0到1很難,因為涉及到一個產業從無到有的問題。
但是一旦有了突破口之後,從1到100相對來說就比較簡單和順利了,這個過程主要是量的積累。
然而從100到101又是一個非常大的瓶頸。
因為這個階段需要的已經不是量變了,而是要完成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現在的鬆和縣,需要的就是這麼一個打破瓶頸迎來質變的機會。
這個機會既有可能是綠色產業。
也有可能是生態旅遊帶動的消費產業。
自然而然,同樣有可能是以柳南陶瓷和鬆和農機為代表的工業產業。
喜歡開局副鎮長:我一路進部請大家收藏:()開局副鎮長:我一路進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