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你的運氣好啊,不過運氣這個東西,說起來是運氣,最後的落腳還是工作的問題。”
“你們鬆和這幾年的發展有目共睹,省裡的領導也不是聽不到的聾子,看不到的瞎子,隻能說順勢而為吧。”
“怎麼樣,市委書記比縣委書記威風不少吧?”
蕭晏明難得來一趟鬆和,這次過來主要是為了參加鬆豐槐三地的乾部交流任職工作會議。
這項工作是在第二屆鄉鎮論壇上,由黎衛彬、劉永剛和蕭晏明三人共同提議的構想,如今已經開展3年時間了。
一項政策落實三年自然會發生一些變化,畢竟事物發展的過程中,永恒不變的就是在不斷變化。
這一次會議上,根據三地發展的需要,在總結這項工作落實的基礎上,會議一致通過了乾部交流任職的人數由過去每一期12人擴大到24人,交流任職的時間由過去的兩年增加到3年。
同時,如果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允許交流任職的乾部實現跨區調動。
不僅僅如此。
在交流任職人員的選拔上也進一步擴大了任職範圍,從過去隻從鄉科副職的崗位擴大到轄區內所有的副科級乾部,包括鄉鎮副職和機關企事業單位。
這次鄉鎮論壇的最後一次會議結束後,鬆豐槐三地重新簽訂了鬆豐槐乾部交流任職的補充協議。
兩人既是老同學又是老朋友,蕭晏明來了鬆和市,黎衛彬這個做地主的當然要一儘地主之誼。
所以會議結束後。
趁著蕭晏明還沒有回槐林縣,黎衛彬就先把人給留下來了,主要就是為了中午的這一頓飯。
如果劉永剛還在豐水縣的話,自然也要湊到一起。
隻不過現在劉永剛已經去了臨水縣擔任縣長,自然又要另當彆論。
“彆淨扯犢子。”
“威風不威風你不知道?”
“現在的鬆和壓力比以往更甚。”
抿了口茶水,黎衛彬瞪了蕭晏明一眼。
也就是蕭晏明了,這種話張口就來。
不過這家夥的官運一直都不錯,最起碼在黎衛彬接觸過的年輕乾部裡麵,蕭晏明的勢頭是最猛的,當然跟個人的能力也有關係。
槐林縣這兩年的經濟發展勢頭也開始上來了,依靠深挖非遺手工藝品的開發,再加上跟鬆和以及豐水縣的合作,經濟增幅增長的速度可以說是一日千裡。
去年槐林縣的生產總值就已經史無前例地突破了40個億,在一眾貧困縣裡麵算是拔得頭籌,今年隨著綠色產業的落地,超過50個億問題不大。
在鬆和縣撤縣設市之前。
蕭晏明已經被免掉了四林鎮的書記職務,現在雖然仍然是掛縣委常委,副縣長的職務,不過黎衛彬推測這家夥估計很快就要上常務了。
“有壓力嘛正常,總不可能便宜都被你一個人占了,光占好處不出力氣,那也不現實。”
“你們淮陽的陳書記可不是花架子,搞經濟工作在省內是有口皆碑的,彆看淮陽那個科創園現在看似有些萎靡不振,但是我估計也就是幾年的事情肯定要起來。”
“現在我們江南缺技術型企業,一個容城市恐怕還做不到一枝獨秀,淮陽市齊頭並進是肯定的。”
猛吸了兩口煙。
蕭晏明雖然不知道是哪裡琢磨出來的這一套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