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九原市曆年發展的情況來看,黎衛彬內心對許平洋有這樣的疑惑其實非常理解。
作為漠北的經濟強市。
九原的經濟總量看似很可觀,但是此前在乾部任職大會上他做出來的評價並不是嚇唬人。
論經濟結構,九原市的確是外強中乾。
而且這個原因非常簡單明了,九原是一個特彆典型的資源型城市。
三大產業中,第一產業的占比非常低,第二產業占據了將近7成的經濟產出,而得益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第三產業中的旅遊消費也有相當大的增長潛力。
就目前而言,九原市要想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其實路子隻有兩條:
第一條就是依托有利的地理氣候條件,全麵挖掘旅遊產業的市場潛力,做精品化旅遊品牌,打造旅遊行業的千億產業鏈,包括特色旅遊、消費、餐飲、電子商務等等。
而目前製約這個產業發展的因素也十分顯著。
一是交通。
一是氣候。
主觀方麵則是市場的營商環境。
旅遊和消費產業口碑很重要,然而這個優勢是多方麵的因素形成的,包括政策引導,法律監管,社會文化的培養以及市場的利益導向等等。
所以在這個工作上麵,他黎衛彬也很難在短時間內說把這個產業一下子放個大衛星出來。
而第二條路子就是深入挖掘第二產業,也就是工業的潛力。
目前九原市的工業產值主要依托的是九原鋼鐵和九原的製鋁兩個產業,作為傳統產業,這兩個行業的發展受到市場規模的影響極大。
想通過進一步擴大規模來提升經濟效益顯然不太現實,所以必須要走其他的路子,也就是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條件,推動產業向縱深方向發展。
包括稀有金屬產業,其中又以稀土產業為主。
另外就是新能源技術,也就是光伏產業。
前者九原市本就具備一定的技術儲備和產業基礎,現在欠缺地是通過政策性引導來構建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至於後者,毫不誇張地說,在光伏產業,他黎衛彬是有發言權的,畢竟黃江的光伏產業園可以說是他黎衛彬親手打造起來的。
所以這一次黎衛彬在怎麼解決九原市的爛尾樓問題上麵,他提出的一個辦法就是用土地或者說用市場來換資金。
而合作的對象,正是黃江市的那些個光伏巨頭。
許平洋之所以有此顧慮,一方麵是看不到這兩個路子的潛力,另一方麵則是九原市的經濟結構導致居民的消費水平並不高。
所以說句不好聽的,九原市的土地…價值確實不大。
“哈哈哈,許書記,這一點您放心。”
“沒有把握的事情我是不會做的。”
“您看這樣行不行,目前這個工作盯著的地方恐怕不少啊,我們九原市雖然占據了一定的優勢,但是要跟其他地方競爭,未必就能壓過他們一頭。”
“所以這次我打算用一明一暗兩套路子來推動這個工作落實下去。”
“向上麵要錢的事情,您看交給青河區的周建平怎麼樣?”
“至於跑項目的事情,我就親自抓了,黃江那邊我會儘快跟他們聯係。”
話筒裡。
許平洋聞言先是沉默了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