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信箋可能是居心叵測之人故意為之。”
張玉聽到朱棣要回應天府,忍不住說道。
“我知道。”
朱棣淡淡回應一聲。
張玉看著朱棣的模樣,張了張嘴,並未多說什麼。
雖然他是武將,沒那麼多的腦子,但這並不意味著他蠢。
眼前的局麵很明顯,朱棣已經決定要返回應天府了。
這個時候,若是一味固執的勸說,隻會惹來朱棣的不喜。
作為屬下,可以提出建議,但是當上司做出決定的時候,無條件執行就好了。
“王爺打算什麼時候動身?”
姚廣孝問道。
“就這兩天吧,這次回去是過八月節,所以,我打算帶上王妃和高熾、高煦、高燧他們一起。”
朱棣說道。
姚廣孝點點頭,沒有多說什麼。
……
應天府,皇宮。
東宮!
一名宮女來到呂氏麵前,附耳低聲說道:
“娘娘,錦衣衛那邊傳來消息,允熥皇孫大鬨奉天殿一事,背後並沒有查到有人鼓動的痕跡。”
“另外,允熥皇孫與陛下在錦衣衛詔獄發生衝突,允熥皇孫顯露出驚人的力量,徒手破開詔獄精鐵牢門,現人已離開錦衣衛詔獄。”
“陛下在允熥皇孫離開錦衣衛詔獄之後,離開皇宮,前往信國公府上待了一陣。”
洪武七年,呂氏被封為太子側妃。
與沒什麼心機的正妃常氏不同,呂氏心機深沉。
成為太子側妃之後,便開始著手拉攏人手,培養心腹。
不過,由於頭上還有常氏這個正妃壓著,所以,她做的非常小心。
洪武十一年,常氏病逝。
得益於長久以來的謀劃,呂氏在常氏死後,於同年被扶正,成為太子正妃。
此後,呂氏便再也沒有了顧忌,開始在皇宮中大肆拉攏人手。
洪武十五年,皇後馬秀英病逝,她的死亡讓呂氏的實力再次得到增長。
從洪武七年成為太子側妃,至今洪武二十六年,呂氏已經小心經營了十九年的時間。
十九年的苦心經營,讓呂氏在宮裡宮外耳目無數,很少有事情能夠瞞得住她。
“徒手破開精鐵牢門?”
呂氏神情愕然,看向宮女。
這話,是認真的嗎?
“娘娘,事情千真萬確,奴婢剛剛聽到的時候,也是感覺十分不可思議,還特地去確認了一番。”
宮女沉聲說道。
呂氏沉默了,良久之後才輕聲說道:“看來,朱允熥身上的秘密還不少呢。”
宮女沒有接話,靜靜站在一旁。
“行了,你先下去吧。”
呂氏擺擺手,出聲說道。
“是!”
宮女微微欠身,轉身離開宮殿。
呂氏等到宮女離開後,眉頭皺了起來,思索著剛剛宮女帶來的三個消息。
除了第二個過於匪夷所思之外,第一個和第三個,都需要好好考慮背後蘊含的深意。
第一個,假如朱允熥背後真的沒有人鼓動,那問題就有點嚴重了。
被動的爭取和主動出擊,其中的差彆太大了。
這些年,她已經儘力對付淮西勳貴那些人了,但結果卻不儘人意。
原本以為朱允炆被冊封為皇太孫是一個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