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彆說生產火器的軍器局和生產刀劍、盔甲的兵仗局了,哪怕是朝堂之上,各個部門之間,亦有爭鬥。
“殿下,你看這火器如何?”軍器局領導周子海滿臉堆著笑,對朱允熥說道。
“還行吧。”朱允熥點了點頭。
眼前的這些火器,放在大明這個時代,應該稱得上比較先進了,但是對於見慣了後世武器的朱允熥而言,就有那麼一點不太給力。
“對了,之前皇爺爺是不是給了你們一把火器,你們進度如何了?”朱允熥想了想,出聲問道。
“殿下,陛下給的那把火器,還在研究當中,目前還沒有辦法進行量產。”周子海神情訕訕,出聲說道。
“加快點速度!”朱允熥道。
燧發槍可以說是火器發展曆史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原本,他還想著大明能夠將燧發槍給製造出來呢,然後在這次的剿匪過程中,大放光彩,從此讓大明所有人都意識到火器的重要性。
不曾想,竟然還沒有研究好呢。
隻能說有點可惜了。
“是,殿下!”周子海點點頭,看到朱允熥沒有繼續追問的意思,心中長長的鬆了一口氣。
燧發槍的研究速度已經很快了。
畢竟,這可是朱元璋親自下達關注的事情,但再快,飯也得一口一口吃啊。
現在東西還沒有造好呢,直接拿給朱允熥使用,萬一出現問題怎麼辦?
相較而言,還不如老老實實的承認沒有造好呢。
......
乾清宮!
蔣瓛來到朱元璋麵前,恭聲道:“陛下,江南道傳來消息,船艦已經全部保養完畢了。”
雖然之前大明的船艦,一直處於吃灰的狀態,但是,隨著朱元璋的一聲令下,所有與船艦有關的人員被征發起來,開始了對船艦的維修、保養。
事情之所以如此的快捷,其實還與朱元璋實行的一個政策有關。
就和禦醫的子孫後代還當禦醫一樣,造船、修船等相關行業的人,也很很容易就找出來,並且投入到使用當中。
長遠來看,這種事情肯定是弊大於利,但是短時間內來看,好處也十分的明顯。
“好,允熥現在在乾什麼?”朱元璋點點頭,出聲問道。
他突然十分好奇,在馬上出征的前夕,朱允熥會做些什麼事情,是在宮殿中好好休息呢,還是到城外轉悠呢,還是什麼其他的反應。
第一次上戰場,總是十分的緊張,他當年也是一樣。
“陛下,允熥皇孫去了軍器局,檢查了一番咱們大明的火器。”蔣瓛道。
“什麼?允熥跑軍器局去了?”朱元璋有些傻眼。
出征之前,去檢查兵器,這是最正確的選擇,現在就算是他要率軍出征,也會先看看糧草、兵器這些物資。
但是,他那是打了一輩子仗總結起來的經驗啊,怎麼朱允熥一個從未上過戰場的新手也知道這些?
蔣瓛點點頭,道:“是的,允熥皇孫還和軍器局的官員們討論了一下,據說解決了很多令軍器局工匠們苦惱了很久的問題。”
朱元璋搖搖頭,麵上露出一抹苦笑:“指點軍器局的人,這點倒是允熥那小子的行事風格,而且,他知道的東西也確實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