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認為,隨著人漸漸長大,他們懂得越多,害怕的東西越少,恐怖作品會讓他們有種回到兒童時代的親切感。
其實這裡,可以作一個簡單的比喻。
如果把其它類型的作品看作是“清淡素菜”,那麼,恐怖作品就是“麻辣火鍋”,每天都吃清淡素菜,可能也不會覺得寡淡,但是隻要吃過一次麻辣火鍋,就會覺得之前的清炒素菜索然無味。
當然了這不是絕對。
不過,楊明明是這樣。
此時。
進度條過半。
跟隨主角葉馨的視角,得知死了的十二個女生,她們美麗的臉全部破碎,而且,她們生前都在午夜去過學校的解剖實驗室,那裡有用福爾馬林浸泡著的屍塊。
“她們在那裡遭遇了什麼?”
“殺害她們的是人還是鬼?”
“執意要破解這些謎團的405室新成員主角葉馨,會不會成為這一輪的赴死者?”
……
一個又一個的疑問,簇擁著神秘、詭異、驚恐撲麵而來,楊明明已被代入劇情之中,讓這個故事牢牢地牽引著。
“葉馨的父親因惡性腦癌晚期,在一周前就腦死亡了,在昨晚出現的‘父親’,難道是‘鬼’?如果是‘鬼’,那‘父親’留下的夾克又是怎麼回事?”
……
“這真的是葉馨給自己設的陷阱嗎?將自己假想成一個受害者,然後去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最終跟那十二個女人一樣‘跳樓’?還是說,是有什麼在引導葉馨去這麼做?”
……
“‘405碎屍案’、‘月光社’、‘古典音樂’、‘蕭燃’四者之間到底存在著什麼聯係?真的是怨氣太重,化身為鬼了嗎?”
……
楊明明太想用自己的方式走近真相了。
他現在,變成了故事外的葉馨。
然而真相在最後一刻揭示,完全不是他想的那樣。
“嗬……”
一聲淺笑。
讀者在與作者的較量中,注定是個失敗者。
楊明明摘下耳機,仰頭望著天花板。
腦海裡一個個麵麵閃過,高壓環境、壓抑心情、詭異場所……
“雲峰,神一樣的作者,在描寫人物行為及內心、鋪設場景、渲染氣氛方麵真的太厲害了。”
楊明明仍是回味無窮,覺得這不單單隻是一部嚇人的恐怖作品,而是用升華的人性光輝反襯出了時代的悲哀。
旋即,手在鍵盤上敲擊起來:“這是我看過最好的恐怖作品,無論是情節還是感情,都可謂是跌宕起伏,奇幻中從驚恐到歡樂再回到驚恐,續而在現實中從美好到悲壯再到孤獨。”打完之後發了出去。
接著拖動鼠標,點了一個五星。
“這……嚇人程度也還好啊。”
楊明明繼續,切到了《午夜凶鈴I》有聲漫畫那邊。
他認為,帶給人們的是心靈上的共鳴,通過文字的描寫,把人物、故事情節刻畫的栩栩如生,而漫畫能帶給人們一種視覺上的享受,看的同時,可以產生一定的感官上共鳴,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
想來,《午夜凶鈴I》的有聲漫畫定是要比《碎臉》的有聲更恐怖。
期待感大大提升。
楊明明重新帶上耳機,點擊播放《午夜凶鈴I》有聲第一期。
【故事,從一盤錄像帶開始……】
“哇,‘錄像帶’,古董級彆的東西了。”
楊明明都沒見過這玩意。
現在是數字化時代了,一部手機就能解決看視頻、聽音樂、看圖書等等事情。
【女高中生林智子和同學薑雅美共同看了一盤來曆不明的錄像帶,七天後,她和她的同學相繼死去……】
“這劇情,怎麼感覺跟《碎臉》差不多。”
楊明明忍不住在心裡吐槽,不會又來一個“人鬼戀”吧?
當看到女記者錢玲為了調查幾個女孩的死因,不懼“看了錄像帶七天就會死”的傳言,果斷的看了錄像帶,還翻錄了一盤錄像帶,給前夫和兒子看。
還能說什麼?
腦子瓦特了這是……
前三期看完,楊明明覺得確實要比《碎臉》的有聲恐怖的多。
其劇情不是血淋淋的恐怖,而是通過造懸疑氣氛抓住人的心情,並產生幻想。
特彆是高超的畫功和全彩的製作,讓觀感提升了很多。
太過自信就會變成自負,要為此付出代價的。
從第四期開始,劇情緊張起來了。
越接近真相,恐怖的氣氛越濃。
楊明明沒有發現,自己在頻繁的吞咽口水,眨眼的間隔越來越短,雙手也不知不覺的抱在了胸前。
【在寫東西的高山,忽然聽到“沙沙”聲自身後不遠處傳來,那是電視機所在,難道?
猶豫了一下,他猛地回頭,電視機打開了,而裡麵播放的,正是那盤錄像帶。
他起身走過去,蹲在電視機前,眼睛盯著畫麵……】
就在這個時候,詭異的音樂響起,正是《月光光心慌慌》。
“沒事,沒事,漫畫而已,不會動的。”
楊明明的呼吸,變得急促起來,不斷告訴自己“沒什麼好怕的”。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