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雨簡單的講了一下這個故事。
“什麼意思?”
“場間故事環節?”
“難道是在為新作品做預告?”
“可能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同人。”
“這也太那啥了吧?”
……
觀眾們不明所以。
終於,唐雨說到了重點:“從古到今,有無數人被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淒美愛情所感染、感動,有我,也有雲峰。”
話音剛落。
雲峰再次上台。
他的造型和服飾也變了,是與唐雨身上漢服配色、款式相同的漢服。
本身他顏值就很高,再加上特有的氣質,就和古代的文人雅士一樣。
當觀眾看到他手裡拿著的笛子,頓時恍然。
箏笛合奏的新曲子!
期待值一下拉滿。
雲峰和唐雨,一坐一站,一古箏一笛子,再現神仙眷侶組合。
“一首《梁祝》,希望大家喜歡。”
唐雨、雲峰一起報幕。
這是本場音樂會的最後一首曲子,也是雲峰為唐雨這個音樂會定製的最後一首曲子。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取材於民間傳說,吸取越劇曲調為素材,經由何占豪、陳鋼於1958年作曲的小提琴協奏曲。
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采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采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
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由鳥語花香、草橋結拜、同窗三載、十八相送、長亭惜彆、英台抗婚、哭靈控訴、墳前化蝶構成的曲式結構。
雲峰拿到之後,覺得華夏國的愛情故事,應該由華夏國民族樂器來演奏,於是就跟唐雨一起重新編了一版古箏和笛子合奏的。
觀眾們都屏住了呼吸,這可是壓台曲目。
“嗚咽……”
一開始笛子模仿鳥的叫聲吹奏出一段旋律,接著古箏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題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美麗景色。
而全息投影也是全開,直接把這個畫麵呈現在所有人的眼前。
沒等大家驚呼出聲。
古箏的深沉含蓄和笛子的輕盈柔和形成了對答,展現出梁山伯和祝英台真摯純潔的友誼和互相愛慕的深情。
“每一個音符都充滿了甜蜜。”
“此時此刻,台上的兩人化身成為了梁山伯和祝英台。”
“愛情就應該像這樣浪漫。”
“好酸,想哭。”
“這樣的音樂會,看一次怎麼夠!”
……
觀眾之中,是情侶的、是夫妻的,紛紛依偎在了一起。
然而。
在美好之後,迎來了“抗婚”、“樓台會”、“哭靈、控訴、投墳”這三個情節。
嚴峻的節奏、陰森的音調,快板與慢板的交替,訴說著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愛情的纏綿淒苦。
“我怎麼流淚了?”
……
感性的觀眾,在樂曲的引導下,不自覺的流下了眼淚。
感動就在一瞬間。
這時。
曲子也來到了最後一個部分“化蝶”。
笛子吹奏出柔美的華彩旋律,與古箏相互映襯,把所有人引向神話般的仙境。
在輕盈飄逸的旋律的襯托下,愛情主體再現,同時又有全息投影的配合,兩隻體型頗大的蝴蝶忽然出現,在花間歡快的自由飛舞。
古箏聲,笛聲,戛然而止。
唐雨:“彩虹萬裡百花開,花間彩蝶成雙對。”
雲峰:“千年萬代分不開,梁山伯與祝英台。”
在觀眾們的注視下。
兩隻蝴蝶飛到了一起,隨之一男一女的虛影出現,轉瞬間又幻化成了無數小蝴蝶飛向觀眾席,最後變成光點消失了。
一切都歸於平靜。
觀眾們心緒萬千。
這就是音樂的魅力嗎?
這就是華夏風樂曲的魅力嗎?
這就是華夏民族樂器的魅力嗎?
今天,必定會鐫刻在現場每一位觀眾的記憶中。
而。
雲峰和唐雨的名字,也將刷爆音樂界。
至此。
音樂會結束,但沒有完全結束。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