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月初五的月光》,收視率最高47點,平均39點;
第二,《小寶與康熙》,收視率最高46點,平均38點;
第三,《陀槍師姐2》,收視率最高40點,平均34點;
《三少爺的劍》、《少年包青天》和《蕭十一郎》的收視率也非常不錯,這三部劇都不是黃金檔播出,是夜間檔播出的,仍取得不錯的成績,排在第七、第八、第九。
如果《少年張三豐》能繼續保持首播和第二日的高收視率,很有機會超過《陀槍師姐2》進入前三。
香江這邊所謂收視率的點數,並不是內地和寶島省的收視百分比,而是代表一定數量的觀眾。
他們是把收視觀眾當成100%,折合過來是50點,然後統計收視人數,折合比例,比如收視率48點,那麼就是固有收視觀眾的96%都看了這個電視劇。
TVB的節目收視平均都有2、30點,屬於非常高的,而亞視通常僅有10點左右。
可見,呂布參演的幾部劇,至少是獲得超過半數香江觀眾的喜愛。
所以啊,他現在不止在內地當紅,在香江也當紅。
——————
——————
——————
——————
香江島心臟跑馬地,夜色璀璨,景色迷人,是全球少數的市區馬場,可容納超過五萬觀眾,是觀賞夜賽的必然選擇。
賽馬,以其刺激的場麵,豐厚的獎金,令許多香江人樂此不疲,因而成為大多數香港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呂布在不少港片中看到過買馬的情節,心裡好奇,反正閒著也是閒著,便來親眼看看。
人很多,可以用人山人海來形容。
“這個二號,屁股有黑印,身上流虛汗,前後腿粗壯比例失衡,下等……”
“三號兩眼無神,無精打采,下等……”
“也就七號能看看,刀螂脖,竹簽耳,闌筋豎,上等……”
貴賓區,呂布拿了個望遠鏡在對即將開跑的幾匹馬評頭論足。
“靚仔,你係唔係好識馬?”
這時,一個聲音在耳畔響起。
呂布放下望遠鏡,歪頭一看,是一個五十來歲的中年男人,一身西裝,戴著副眼鏡,“我不會粵語。”
中年男人又用普通話說了一遍:“你好像很懂馬?”
呂布這才回道:“略懂一二。”
中年男人又道:“那這一場,你看好哪一匹馬?”
呂布不假思索的道:“五號。”
中年男人愣了愣,十分不解的道:“你不是說七號上等嗎?為何看好的是五號呢?”
呂布笑道:“這你就不懂了,賽馬,不單單要看馬好不好,還要看騎手,正所謂‘七分馬,三分人’,七號馬的騎手,看他在馬上的姿勢,專業度有所欠缺,五號馬雖不是這一場裡最好的,但優秀的騎手可以彌補一些劣勢。”
中年男人淡淡一笑,道:“是嗎,那我們看看,這一場到底是七號能贏,還是五號可以獲勝。”
呂布聞言,知道對方選的是七號了,也沒說什麼,舉起望遠鏡繼續看。
轉眼,賽馬開始。
七號一騎當先,過半仍是處於第一。
五號開場略慢,一直在第三。
中年男人臉上的笑意越來越濃。
呂布顯得非常的淡定。
賽程過三分之二時,五號一路猛衝,竟是超過了第二和第一。
中年男人臉上再無笑容,取而代之的是看向呂布的驚訝之色。
呂布的嘴角微微上揚,賽馬他是不擅長,但一些細節上的東西,還是能看出來的。
最後的衝刺也沒有懸念,五號第一個衝過終點。
“小夥子,厲害!”
“運氣,運氣。”
聊了幾句,中年男人回自己位置去了。
呂布看了一會兒,覺得不怎麼有意思,便起身離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