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是在今年的4月8號推出了Blog2.0公測版,借助演員、歌手、作家等名人效應在博客領域進行“圈地運動”,短短兩個月用戶數量突破百萬。
緊接著騰訊、搜狐、網易等門戶網站相繼開火,門戶博客全麵爆發。
一個月之後,5月6號,豆瓣網創立,全網文青們找到了自己的精神角落。
這也意味著,書籍、電影、音樂等作品迎來了第一個展示信息和評分的網站。
有了各大公司、小公司的入場,論壇、社區和各類門戶網站進一步發展,更多的新銳寫手不斷湧現,網絡文學、新聞評論、知識分享等欣欣向榮。
而隨著寬帶入戶,互聯網也逐漸走進了平常百姓的生活,中國互聯網全麵進入Web2.0時代。
呂布不禁感歎,這世界變化實在是太快了,一不留神就會被時代甩開,“行,回去就弄。”
劉亮又道:“園園姐主演的《青紅》,在戛納國際電影節獲得了評審團獎。”
這是俞飛鴻投的一部電影,當時曾嚟、胡婧都沒有檔期,就給到了高園園去演。
講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父親認定遷回魔都才是唯一的幸福,於是將自己的理想強加於女兒,因此扼殺了青紅人生中最可貴最美好的青春時光的故事。
看劇本就知道賺不了錢,是奔著去國外拿獎的。
呂布卻沒多高興,道:“可惜,她要是能拿一個國際影後回來,對她的幫助很大。”
這話劉亮接不了。
而在呂布的眼裡,既然高園園走時尚圈的路線,那麼國際影響力很重要。
當然,國際影後是可遇不可求的,隻能慢慢來了。
今年,猛將工作室先前投出去的錢會有一波回收,數目會在五千萬左右。
下半年到明年初,又可以進行新一輪的投資了,屆時也將物色幾個去衝擊獎項的劇本。
實際上,不說百分之百吧,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九的電影拍出來並非隻是為了得獎。
你要知道,一部電影的背後有資金的投入和計算,什麼獎都不能彌補拍攝所花費的巨額金錢,即使這部電影與現在的商業大片的花費比起來並不算多,但在當前的大環境下,“市場回報”仍然是電影人最為關心的一件事。
然而現實是,許多觀眾對於華語片在國際上拿獎一邊叫好,卻在真正上映的時候懷抱著“敬而遠之”的心態,認為在這些電影大多數是“獵奇之作”、“為拿獎而拍”、“太藝術看不懂”。
拿《青紅》來舉例,在戛納國際電影節獲得了評委會獎,也得到了媒體的熱捧,但觀眾卻是興趣缺缺,總票房隻有400萬,連成本的三分之一都收不回來。
還有,之前看在薑紋麵子上,給徐靜雷自導自演的那部《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投了200萬。
結果呢?
是在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拿到了最佳導演獎和金貝殼獎,但票房隻有700萬。
高達2000萬的拍攝成本,得6000萬票房才能收回來,可以想象一眾投資方血虧成什麼樣了。
因為院線不是傻子,他們更看重“收益”,國際電影節的大獎的份量並沒有那麼重。
你拿獎跟他們有半毛錢的關係。
排片肯定是優先給能賺錢的,觀眾愛看的。
所以,呂布看得很明白,在投資電影這件事上,是將“名”和“利”分開的。
為名的電影就不指望它能賺錢,甚至回本。
而為利的電影,同樣不要指望它去拿獎,或者有超高的口碑。
但話說回來,假若把徐靜雷換成俞飛鴻、曾嚟、胡婧、高園園她們當中的一個,那麼即使預先知道是純打水漂的事情,他也會毫不猶豫的掏錢。
不過,前提是他有錢。
回到小四合院。
在明媚的陽光下,小院生機盎然。
得虧有許魏在這常住,幫忙打理,不然鐵定雜草叢生、到處都是灰塵。
“大哥,你回來了!”從廚房出來的王保強看到呂布,立馬高興的喊道。
“你這是在乾什麼?”呂布見他圍著圍裙,上麵沾了一些麵粉,便開口詢問。
“我在蒸饅頭。”
“你去忙完了再聊,彆把鍋燒乾了。”
“好嘞。”
王保強折返回去。
呂布先拿行李進自己房間,整理完所有物品,出去廚房看了下他蒸的饅頭,又白又大,像模像樣,挺有食欲的,轉而問道:“你回來多長時間了?”
王保強回道:“半個月,曉麗姐給我找了兩個代言,剛剛拍完他們的廣告。”
呂布好奇的道:“什麼代言?”
王保強答道:“正大豬飼料和史丹利複合肥。”
呂布眯起了眼睛。
這種奇怪的搭配或許會產生新鮮感或魔性喜感,帶來意料之外的營銷獲利,但總體上還是應該選擇與自身風格氣質相符的產品代言和廣告,不恰當的代言和廣告,很容易損害產品好感度,也會拉低明星自身的品味檔次。
但轉念一想,近年國內豬飼料和複合肥產業發展迅猛,已進入品牌競爭時代,即使有好的產品,也需要相應的造勢方法推廣,否則“酒香也怕巷子深”,企業聘請農民熟悉的明星擔當形象代言人、拍攝廣告,以此來引導農民對品牌的選擇,也在情理之中。
王保強是樂意至極,一是能賺錢,二是利民的好事情,三是這些品牌都是經過工作室篩選、調研的,口碑和質量過關。
呂布繼續問道:“最近沒給你接戲嗎?”
王保強回道:“曉麗姐說正在談一部電視劇,這幾天會有結果,讓我先等等。”
“也不用著急,該休息就休息,身體是最重要的本錢。”呂布又想起一件事來,八卦道:“你跟唐秀雲發展到哪個階段了?彆告訴你仍舊沒行動。”
王保強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道:“我約過她吃飯了,而且也常在QQ上聊天。”
“你加把勁,多好的一女孩,錯過了多可惜。”呂布給他鼓了把勁,然後問道:“對了,許哥呢?”
王保強回答道:“在隔壁哥哥那裡。”
呂布點頭道:“行,你先忙著,我去找他聊聊歌的事情。”
王保強應道:“嗯,等晚飯弄好了,我再去叫你們。”
呂布來到張幗榮的四合院。
“弟弟。”
“二哥。”
“呂老板。”
從稱呼上來分辨,第一個是張幗榮,第二個是許魏,第三個是李延喨。
張幗榮一直這麼喊他,也是真的當他是弟弟。
許魏原先是叫他“老板”,後來熟悉了之後,又很喜歡他的二郎神楊戩,就跟著粉絲喊二哥了。
李延喨則和他交情不深,用的是禮貌客氣的稱呼。
呂布對稱呼向來是不在意,隻要是正常的就行,寒暄了幾句,隨之問道:“你們在練習演唱會的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