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礙事,就定元宵節發布。”
……
或許彆的歌手會怕自己的歌跟薑戈的歌撞車,劉榮華可不怕。
況且,兩個都是小後輩,跟他能有多少衝突。
現在煥發第二春,不趁著熱度還在賺一波錢,難道要等熱度降完了?
“華哥,抖音那邊接受了報價,願意買下版權。”
“行,那就交給他們發行。”
“但是,他們希望您以直播的方式來發歌。”
“直播?那要怎麼發歌?”
“就是在直播間演唱的同時,上架歌曲。”
“這個可以。”
……
劉榮華對於“直播”這種新新行業,接受得挺快的。
畢竟是時代的產物,就好像磁帶專輯替代黑膠專輯,光盤專輯替代磁帶專輯,而數字專輯又替代光盤專輯。
要跟上時代,就要從了解時代產物開始。
——————
大家會發現,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一個歌手發歌的頻率越來越低了,特彆是名氣越大的,發歌會越慢,以前可能是一年幾首,現在可能是幾年一首。
實際上發歌並不沒有那麼簡單,不是隨便唱兩句就行了,需要經過很多的決定,要作詞、作曲、編曲等一係列的事情。
並且,越大牌的歌手對自己更加嚴格,得層層把關,把歌曲做到非常完美,才會發出來。
像是張黎明,有著“歌神”這個頭銜,發歌是謹慎謹慎再謹慎。
所以,在看到寫歌又快又好的薑戈,才會想方設法去約一首歌。
當然了,約到歌後,一直在等待著、期待著,還有點小著急。
而在新年的第七天,張黎明突然接到了薑戈的電話被告知新歌有了,並在幾分鐘後收到了曲譜。
他自然是興奮得不行,關鍵這還是一首粵語歌。
在研究了一晚上後,第二天便買機票來到了杭城。
薑戈是讓張黎明多練習幾天,在元宵節之前找一天來錄製就行,沒想到這麼快就來了。
“薑董,新年快樂。”
“新年快樂。”
……
互相拜了個年,張黎明跟著薑戈前往錄音棚。
初八,華風傳媒除了藝人,其它部門已經正常上班了。
音樂總監羅海和錄音師馮亮見到上班第一天薑戈就來了,且是帶著歌神一起來的,頗為意外,同時還激動,因為這代表有新歌了。
他們在心裡頭算了算,張黎明上一次發布全新單曲,是在七年前了。
而歌神發歌是華語歌壇的一件大事,更大的事是唱的薑戈的歌。
設備調試好,錄製便開始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