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感性的,卻也是理智的,如花縱然可憐,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如花的愛情太過極端,與其說愛的是十二少,不如說愛的是“愛情”這兩個字。
MV的最後,音樂的聲音又再度變大,如花離開的背影,十二少的苦苦追尋,配上這首《夕陽之歌》,哀怨淒涼的感覺立現,使人潸然淚下。不禁感慨。
有的人在最美麗的時候離開,可能是最好的,好像某一天的夕陽,血紅千裡,隨浮雲滾動,浸染著遠方天地一色,而後霎時消散,無影無蹤,但是過了好多年,卻依然能夠回想起那天的タ陽,絕美的真實的存在過。
歌曲在發布後,熱度和話題度拉滿。
特彆是對《胭脂扣》這個故事,有支持如花的,也有為十二少說話的。
網絡上的分析貼,多不勝數。
“人間自是有情癡,此恨無關風與月。”
“唉,十二少人貪生,如花貪愛。”
“薑戈所寫的愛情,得而失才讓情更刻骨,碎徹底才讓痛更銘心。”
“梅曼璐的聲音似烈火灼燒後殘留的餘碳,散發陣陣餘溫。”
“沒有人生的閱曆,又怎麼能唱出對人生起伏的回顧和告彆呢?”
“詞好,曲更好,副歌中先後出現雙音和弦和八度的進行,使情緒濃烈起來,很好運用了對比手法,加強了音樂對比元素。”
……
此時,已沒有人再去糾結是粵語唱好還是用國語唱好,而是去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欣賞一首歌曲時,歌手的演唱技巧、情感塑造、個人形象等,都會影響聽眾對歌詞意義的鑒賞。
這裡就不得不提“歌曲+故事”這一組合了,其實在薑戈出現之前就有,隻不過多數人認為是薑戈將其發揚光大了。
主要是因為他每次一出手,都能讓聽眾找到共鳴之處,比如《赤伶》+戲子的故事、《你愛我像誰》+建寧的愛情故事、《一路向北》+藤原拓海的愛情故事等等。
有句話叫“如果心中沒有故事,再好的歌對你而言都是詞和曲的堆砌”,簡單點講,就是每首你喜歡的歌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或許是這個歌曲背後的故事給你的心靈帶來了某些碰撞,又或許是這首歌代表著你的過往。
總之,你喜歡的歌一定唱進了你的心裡。
不少專業人士評價:“他是娛樂圈中,把編劇、導演、詞曲人三個身份融合得最完美的,用歌曲講故事,用畫麵講故事,用故事展現歌曲、畫麵。”
經過一番討論之後,大量網友湧入薑戈的個人微博,在下麵留言。
“《假如愛有天意》的故事呢?”
“《隻要有你》的故事呢?”
“直播事故中的那首歌什麼時候發布?”
“彆藏著掖著了,趕緊把故事放出來!”
“騙了我們眼淚還想跑?得補償!”
“這些歌曲背後的故事,會拍成影視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