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都用點心,彆拖了後腿。”
“是啊,這可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
隨著一個又一個的鏡頭拍攝完成,那些第一次演薑戈戲的,心裡麵的好奇也好,疑慮也罷,全部都消失了,從道具、燈光、運鏡等的手法,極具個人風格,且都是頂級水平。
“哢,今天就先拍到這,各位辛苦了!”
淩晨兩點,拍攝結束。
一直在忙的薑戈還不知道,自己在所有人心裡麵的地位又上升了。
——————
第二天上午,《琅琊榜》的拍攝開始。
今天主拍梅長蘇的戲,頭一場是【夏江去抓梅長蘇】。
胡景天知道這場戲對自己的演技要求非常高,昨晚收工回去,又反複讀了劇本,以求更完美的演繹。
《琅琊榜》這部劇,其實基本以對話為主,因此對手戲極多,也極為重要,要是對得不好,基本上戲就崩了。
而作者在寫的時候,可能並沒有想到過會被拍成電視劇,所以著力點主要是語言,不但場景描寫得少,甚至動作表情的描寫也不多,在改成劇本之後,雖然加了不少動作戲,但總體還是以對話為主,特彆是二、三、四人之間,且多是站著和坐著的對話,這樣非常考驗劇組,尤其是考驗導演和演員。
這場對手戲的另一主角是夏江,由老戲骨王泉飾演,於1978年出演第一部改編成電視劇的四大名著《水滸傳》中的三十六天罡星沒遮攔穆弘進入影視圈。
“景天、王老師……”薑戈把兩人招呼過來講戲,道:“梅長蘇和夏江的這場交鋒,台詞隻有幾句,更多的是從行為、動作、眼神、表情這幾個方麵,通過細節上的呈現來塑造角色的。”
兩人點頭,其實他們都清楚這一點。
“那我們先排練一遍。”薑戈在拍攝前說太多沒什麼用,待看到實際演的情況後,再去進行調整。
在原著中,這場戲是在以“交鋒”(上、下)為題的兩個章節中,從梅長蘇被抓開始,但書中對抓捕的過程隻是一筆帶過,而劇本裡卻把這段細寫到了三分多鐘,甚至成為了全劇極具代表性的場景。
彆看時間很短,但並不容易拍,兩人的對手戲基本上全是狹小空間內沉默無聲的對決,一個不小心,就變成帶有配樂的ppt了。
而昨天才進組的張鐵剛、鬱青青等一眾演員,又期待了起來,他們非常想知道,胡景天到底是有多麼的“合適”,才會讓薑戈願意花6500萬撈出來。
“來,群演上……”
……
“軌道攝影機速度慢一點……”
……
“景天、王老師,表情不要太刻意……”
……
薑戈拿著擴音器指揮著排練。
大概半小時後,正式拍攝開始。
起頭是一隊全副武裝的懸鏡司爪牙踏著整齊的步伐入鏡,服裝整齊,武器統一,接著便是逮捕必備之闖門橋段,大門是一撞就開,因為門後沒有上栓。
門開之後,一號機位跟隨在懸鏡司爪牙身後,聚焦於院子裡的胡景天,他靜靜地微笑著,獨自站在安,靜立的人與氣勢洶洶的闖入者形成強烈對比。
此時二號機位正對著門外的王泉,他表情嚴肅,但絕不死板。
而。
對手戲從這一刻就開始了。
“不愧是專門定做的服飾,雖然隻不過是日常的一套青布長衫,然後加了個披風,毛領子略有些華麗感,就把梅長蘇‘麒麟之才’的氣質凸顯了出來。”服飾華麗的劇組很多,但大都是華而不實,與角色人設沒什麼關係,所以才會引得張鐵剛稱讚。
“哢,群演原地站住的時候,不要一動不動,來兩個回頭看鏡頭,再來兩個把手搭在刀柄上做抽刀姿勢的。”薑戈的聲音再次響起。
後麵的張鐵剛也解說起來,道:“這裡可以看到,小胡是動的,正在下樓梯,而薑戈不想讓一眾群演變成布景板,所以讓他們站住後,不能完全的安靜,要做一些動作,因為是來抓人的,不是訪客。”
其他演員聽得很認真,就像是在聽課一般。
張鋼鐵又道:“還有,這些群演的顏值並不低,高矮胖瘦差不多,再加上整齊製服,頗有練家子的那種氣勢,這種襯托是很有道理的,要是旁邊都是一群牛鬼蛇神,即使氣場不崩,畫麵也會塌掉。”
經過調整,第二條的感覺就對了。
接著往下。
看到堅定下了樓梯朝自己走來的胡景天,王泉的表現是微微有點驚訝,是的,真的隻是微微,表情的差異非常細微,不過還是看得出來跟前麵的特寫是有區彆的。
“這就是老戲骨嗎……”
眾人驚歎。
爾後,
胡景天跨出門口,從台階上居高臨下直視王泉,雖然麵容平和,但又隱隱透露著一絲挑釁的味道。
而王泉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威嚴,仍然不動如山,但眼神中略有笑意,似乎有得意,又夾雜著一點欣賞。
這一組鏡頭是兩個機位分開拍的,然後把兩個片段交叉剪輯,最終得出對視的景象。
不過為了有對手戲的真實感覺,薑戈是同時拍的,讓演員有配合存在。
顯然,胡景天、王泉兩人之間的配合得非常到位,這一段一句台詞都沒有,眼神和表情的變化都不大,要是其中有一方接不住對手遞過來的戲,就算可以後期剪輯補救,那也達不到現在這種完美的效果。
“有點意思……”張鐵剛忽然笑了笑,隨即自言自語道:“小胡兩年沒有演戲,演技卻沒有絲毫的下降,反而在薑董的指導下,又上升了一個台階。”
他的這番話,等於是一下誇了兩個人,既肯定了胡景天的演技,又表達了對薑戈的欣賞。
至於其他人,此時此刻默默在心裡麵給薑戈套上了一個新稱號——細節狂魔!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