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催淚,改暖心了,這我是沒想到的。”
“是啊,連續哭了兩期,這期都不打算看了,結果有驚喜。”
“主要是結束曲《平凡的一天》力挽狂瀾,薑戈寫旳好,林宇唱得好。”
“簡單,卻非常耐聽的一首歌,已經循環一個晚上了。”
“能不好聽嗎,半個娛樂圈的明星都說好,都在推薦。”
“這排麵,也就薑戈有了。”
……
毫無懸念,這一期的《光陰的故事》和薑戈,雙雙登上了熱搜,網絡上相關話題滿天飛。
一是,薑戈、華風藝人、以及特邀嘉賓自帶的流量加持。
二是,節目的形式,輕鬆,感人。
三是,每一期都會有一首新的且不亞於金曲獎金曲的結束曲。
把這些東西融合在一起,彆說是粉絲了,哪怕是純純的路人,也會忍不住看上一眼的。
“台長,第三期的收視率略微有所下降,但因為眾多明星和觀眾大力推薦《平凡的一天》這首歌,使得許多新觀眾入坑,網播量超過了第一、第二期的同期數據……”工作人員正在彙報。
“收視率下降很正常,以‘生活’作為主題,吸引力要差一些,大部分觀眾是衝結束曲來的。”節目營銷中心主任說。
“衝節目來的也好,衝薑戈來的也罷,能引流就是好事,收視率的話,隻需要保持在6.50%左右就可以了。”台長說。
畢竟花了那麼多錢買的,收視率太差,會影響明年的招商,不過目前的形勢,已經超出預期了。
然而,有人歡喜,就有人愁。
東方衛視那邊臨時變陣,請了當紅相聲演員來當嘉賓,讓收視率有所上升,可口碑卻掉了不少。
雖然嘉賓們為了收視率都儘心儘力地抖包袱、製造節目效果,但是這一期的節目並沒有得到觀眾們的認可,嘉賓的笑點也不多,整體給人一種強行搞笑的感覺。
唯一能自我安慰的是,拉近了與《光陰的故事》的收視率差距,至少還沒有敗下陣來。
——————
又是一周的忙碌。
最近浙省陰雨綿綿,在橫店開工的各劇組紛紛轉拍室內戲。
薑戈這邊還好,下雨對《光陰的故事》的錄製並沒有影響,第六期已經完成了拍攝。
接下來的周五,第四期開播,本期主題是友情,華風藝人為關妍思、鞏黎、黃濤,特邀嘉賓是張黎明。
而薑戈為歌神準備的歌曲是譚詠麟的《朋友》,一首經典粵語歌,講述了人成為朋友的過程。
由向雪懷作詞,芹澤廣明作曲,盧東尼編曲,收錄在1985年12月12日發行的粵語專輯《暴風女神lorelei》中,且是成龍、譚詠麟、關之琳主演的電影《龍兄虎弟》的插曲。
張黎明一上台,還沒開嗓,藍莓衛視網絡直播間的彈幕就刷瘋了。
“繁星流動
和你同路
從不相識開始心接近
默默以真摯待人
人生如夢
朋友如霧
難得知心幾經風暴
為著我不退半步
正是你……”
在口琴、吉他、貝斯等樂器的伴奏下,一句句富有詩意的歌詞從張黎明的口中飄蕩出來。
其實,唱歌好的人那麼多,為什麼張黎明被稱為歌神?
每次提到這個問題,總會有一些人站出來,表示誰誰誰唱功比他好,誰誰誰創作比他強,他是商業包裝、營銷炒作起來的。
的確,在網絡時代運營一個稱號容易,但能不能受到大眾認可這才是關鍵,特彆是三四十年了,仍然受到大眾廣泛認可,這就是另一回事了。
張黎明的音準度好,聲音的飽和度很高,情感的表達很準確,高音不吃力,目前年過半百,但開巡演的他幾乎每一場都堪稱完美,噪音狀態依然保持得非常青春有活力。
再有就是,現在許多專業歌手或唱作人小時候都是聽著他的歌長大的,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他的唱腔、唱法和人品的影響和感染,譬如徐晨易、林宇、秦詩玥等都把他當成是偶像來崇拜。
而薑戈的創作能力,已經被吹成了神。
那麼,華語歌壇的歌神與詞曲神的合作,自然是萬眾矚目。
“粵語歌!”
“好聽的。”
“現在聽粵語歌已經沒問題了。”
“歌詞寫的很好。”
“有點像詩歌。”
“感覺這首歌又要亂殺了。”
……
親情,友情,愛情,是人之情感世界的三大主題。
人生什麼最溫暖?不是寒冬的爐火,不是三月的春風,而是友誼。
這種感情,能融化冰雪,勝過烈火,給人們以無窮的溫暖和力量。
到了副歌部分,觀眾們看著舞台背景一張張表現友情的合照,他們腦海中隨之閃現出與自己朋友的畫麵。
“遙遙晚空點點星光息息相關
你我哪怕荊棘鋪滿路
替我解開心中的孤單
是誰明白我
情同兩手一起開心一起悲傷
彼此分擔總不分我或你
你為了我我為了你
共赴患難絕望裡
緊握你手
朋友。”
友情如水,淡而長遠。
此刻,
這首《朋友》把大家的心連到了一起,實際上,在看《光陰的故事》的人又何嘗不是通過節目成為了另一種的朋友,一起傾聽故事、暢聊音樂的朋友。
“徐誌曉的《朋友》唱出了兄弟情,而張黎明的《朋友》唱出了一種淡然處之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