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沈楊這條能過嗎?”董頤問道。
“不好說。”古一彤搖了搖頭,她實在是摸不透薑戈的標準是什麼,若是換做以前接觸過的那些導演,早在第一條就過了。
“過不過不知道,但是這條沈楊演的比前麵的都要好。”鐘芹蓉插了一嘴。
“你說的對,感覺有點....他獨有的那種無厘頭的味道了。”董頤讚成道。
“老實說啊,他的演技很厲害,從戲謔的語言到誇張的動作再到搞笑的表情,由內到外傳神的表演,誇張又不浮誇,生動而不空洞。”古一彤分析道。
“不過”董頤朝拍攝場地看去,道:“這次薑董思考的時間是不是久了一點?”片場沉靜許久之後,幾個第一次拍薑戈的戲的演員,交頭接耳討論起來。
反觀劇組工作人員和一些有過合作的演員,則是一副平靜的樣子,因為他們已經見怪不怪了,這才ng十來次,多的都見過了。
此時的薑戈,並非是在沉思,而是開著係統,反複觀看原片的這場戲,想要把周星馳的這段表演給摸透。
演喜劇是比演任何戲都累十倍的活,為了讓觀眾笑,時時刻刻強迫著自己演出誇張甚至怪異的人格,把所有辛苦憂鬱留給深夜的自己。
當時拍上下兩部《鹿鼎記》,是周星馳與王晶的“蜜月期”,兩人合作的多部電影都是叫做又叫座,周星馳的無厘頭風格和王晶的屎尿屁喜劇故事的確絕配。
可以說是,“最不正經”的王晶和“最不正經”的周星馳,詮釋了金庸“最不正經”的一部。
當然了,不管誰演,都不能脫離原著中的韋小寶,一個沒有深明大義的英勇,更多的是貪財好色的市儈的角色。
他遊手好閒,無一技之長,卻因溜須拍馬,加上得天獨厚的好運氣,不管到了哪裡,混得都有聲有色,對於感情,更是朝三暮四,貪得無厭,甚至有些小流氓的嘴臉。
不過他也有自己長處,聰明機智,懂得鑽營取巧,善於左右逢源,為人上,知恩圖報,義氣為重,以絕不出賣朋友為行為準則。
薑戈需要沈楊在這樣一個性格中,合理加入自己的表演,合適的加入無厘頭。
簡單點講,就是在片中極儘惡搞之能事,還不能讓人感到一點反感,而是在看到後從心底迸發快樂。
“嗯
看了數遍之後,薑戈終於開口道:“剛剛這條有點那個味道了,你就按照這個
感覺去演。
“薑董,我明白了。”沈楊一聽,緊鎖的眉頭登時展開,方向對了就好辦了,怕的是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最後搞得不會演了。
薑戈呼了一口氣,總算有點頭緒了,旋即拿起擴音器,道:“各組準備,再來一條!”接下來,沈楊漸入佳境,一條比一條演得好,在第四條時過了。
“十六條.
“可惜了,沒破紀錄。
“有一說一,最後這一條比起前麵演的有趣多了。”
“那必須的,薑董從來不會無緣無故喊哢,一定是演的有問題,隻要把問題解決了,演出來肯定會更好。’
“不愧是薑董。”
"yyds!"
整理場地間隙,幾個劇組工作人員小聲交談著。
而後麵的董頤、古一彤、鐘芹蓉等人,看得目瞪口呆。
她們怎麼也沒想到,沈楊竟是演出了一個不同於《小寶與康熙》中韋小寶的韋小寶!這可能嗎?
一個人演同一個角色,卻是演出了兩個版本。
演戲有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要演“準”;第二種境界,是要演“好”;第三種境界,是要演出“味道”,就猶如運動員的三級跳,一跳比一跳難,最後那一跳更至關重要。
沈楊不僅三種境界都達到了,還演出了不同的味道。
華風傳媒的藝人,都這麼厲害的嗎?
她們驚訝於沈楊演技的同時,對薑戈的崇拜又加深了。
而且還明白了薑戈的電影都能獲得高評分、高票房,就是因為像這樣的精益求精。
“演員準備!”
新的一場戲要開始了,有了沈楊的十六條,每一個人都不敢有所懈怠。
這部《鹿鼎記:皇城爭霸》不是一般的難拍,ng次數必將會成為薑戈的戲裡最多的。
這個暑期,很多人除了吃喝拉撒玩睡之外,就是等《琅琊榜》播新的一集了。
慢熱過後,一爆再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