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同誌,咱村養豬的,數老劉家和老趙家多。去年豬瘟,老劉家用土法子救回來兩頭,老趙家人實在,就是膽子小,怕再賠本。”
蘇歲歲心裡記下這兩家。
“我回頭去拜訪拜訪,跟他們聊聊。”
“彆著急。”
王老實:“嗯嗯,先等良種豬來了再說。老鄉們眼瞧著東西好,才肯信你。”
正說著,遠處傳來拖拉機突突的響聲,黃塵滾滾裡,縣畜牧站的人揮著胳膊喊:“蘇同誌!豬送到咯!”
蘇歲歲趕緊迎上去。
拖拉機上裝著兩個木籠子,裡麵各臥著一頭白豬,毛光水滑,比村裡的黑豬壯實一大圈,見了人還晃尾巴。
“這就是長白豬?”
王老實湊過去看,伸手想摸又縮了回來。
“真白淨。”
畜牧站的人笑了笑:“這兩頭是優種,一頭公的一頭母的,好好喂,一年能下兩窩崽,一窩最少十隻!”
有圍過來看熱鬨的村民都嘖嘖稱奇。
一個抱著孩子的大嫂小聲問道:“真能下這麼多?咱村的黑豬,一窩能活五隻就燒高香了。”
“得科學喂養。”
蘇歲歲接過畜牧站遞來的喂養手冊,“不能光喂紅薯藤,得摻玉米、豆餅,還得按時驅蟲、消毒。”
王彩荷已經挽起袖子:“支書,村部後頭那間廢棄的柴房能用上不?咱拾掇拾掇,先當豬圈。”
“能!”
王老實領著她們往柴房走,“那房結實,就是漏風,我讓村裡人找幾塊塑料布蒙上。”
軍嫂們立馬忙活起來。
王彩荷和兩個看熱鬨的年輕村民搬石頭堵牆縫。
李群芳用帶來的石灰粉在地上畫圈:“這兒當食槽,這兒堆飼料,那邊鋪稻草,得分開才乾淨。”
張菊英蹲在籠子邊:“餓不餓?等會兒給你們弄好吃的。”
蘇歲歲走到圍觀的村民裡,笑著道:“大叔大嬸,誰家願意試試用新法子喂豬?我們提供飼料配方,還教防疫,不收錢。”
大家都沉默了。
有人搖頭,有人往後退。
“同誌,不是我們不信你,實在是輸不起。去年我家三頭豬都沒了,媳婦哭了好幾天。”
“我家試試!”一個瘦高個的男人突然開口。
趙建軍舉著手:“我爹去年沒了,家裡就剩兩頭豬,要是能養好,我娘能鬆口氣。”
蘇歲歲:“謝謝你信我們!我們這就去你家看看豬圈,教你配飼料。”
陳寶娟不知啥時候又湊了過來,撇著嘴:“趙老二,你可彆傻!這城裡娘們兒要是騙你,你那兩頭豬就是肉包子打狗!”
趙建軍:“寶娟嬸,就算試壞了,我認!總比守著瘦豬等死強!”
王彩荷在一旁拍手:“這才是魄力!我們現在就去你家!”
陳寶娟看著蘇歲歲她們跟著趙建軍往村西頭走,嘴裡呸了一聲,轉身往自家走。
剛進院門,大兒媳劉阿香就從屋裡迎出來,手裡還拿著塊花布:“娘,您回來啦?您看我給您扯的這塊布,做件褂子準好看。”
劉阿香嘴甜,手腳也麻利,剛過門就生了個大胖小子,把陳寶娟哄得眉開眼笑。
陳寶娟接過布摸了摸:“就你會花錢。今兒村裡來了群軍嫂,要搞啥畜牧業,還弄來兩頭白豬,說能讓豬多下崽,我看就是瞎折騰!”
“軍嫂?”阿香眼睛一轉,“是不是穿得乾乾淨淨的,看著像城裡人的?”
“可不是!”
陳寶娟往椅子上一坐,阿香趕緊遞過一碗水,“領頭的那丫頭,細皮嫩肉的,說要是豬養不好就賠錢,口氣大得很!也就趙老二那傻子信她們!”
這時,小兒媳蘭芝端著一盆豬食從灶房出來,低著頭往豬圈走。
“周蘭芝!”
陳寶娟把水碗往桌上一墩,“你聽見沒?軍嫂要教養豬,你那口子要是有趙老二一半出息,咱家也不至於就養一頭豬!”
周蘭芝腳步頓了頓,沒吭聲。
默默地把豬食倒進槽裡。
她嫁過來兩年,肚子一直沒動靜。
陳寶娟沒少給她臉色看。
家裡的重活累活幾乎全是她的。
“娘,您彆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