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青霜聞言搖頭,卻未再多言。
兩人不明所以,但也沒追問,以為程青霜不願多說。
於是安靜隨行,朝掌門大殿走去。
經過接天橋時,見那寬闊的峽穀,二人仍感震撼。
在此地建派,若朝廷派兵圍剿,恐無計可施,隻能遣派高手。
很快,程青霜帶婠婠與師妃暄至掌門大殿。
黃雨鋒端坐高台,梅、蘭、竹、菊四人分立兩側,黃蓉等人則坐於下方。
眾人目光齊聚於入門的師妃暄與婠婠。
"掌門,人已帶到。”
程青霜恭敬稟報。
"辛苦程長老了,你先下去吧!"
黃雨鋒含笑示意。
"屬下告退。”
程青霜話畢,徑直離去。
此刻婠婠與師妃暄亦打量黃雨鋒,因其年歲尚輕而感詫異。
黃雨鋒同樣審視二人,一似仙子臨塵,一若妖嬈魅惑。
二人站一起,竟顯相得益彰,實屬罕見。
師妃暄與婠婠覺氣氛凝重,察覺眾皆注視自己,遂開口道:"陰葵派婠婠,慈航靜齋師妃暄拜見黃掌門。”
黃雨鋒點頭,微笑道:"兩位從遙遠的大隋皇朝而來,又如何得知本座,本座頗感好奇。”
婠婠輕笑,假作仰慕:"黃掌門威名遠揚,弟子聞您擊殺武尊畢玄,畢玄在大隋皇朝聲名顯赫。
您此舉令弟子欽佩不已。
因此,趁師父不察,弟子便偷溜出來一睹鋒采。”
聽婠婠此言,黃雨鋒半信半疑,卻未拆穿,轉而問師妃暄:"不知師妃暄前來所為何事?"
黃雨鋒發問,師妃暄猶豫難答,婠婠笑意盈盈地望向她。
師妃暄沉思片刻後,將此行目的直言相告。
“黃掌門,家師認為你殺意過重,一招便斬殺三萬金兵,恐你誤入歧途。
特遣我邀你至慈航靜齋,為你除去心中惡念,皈依佛法。”
“大膽!竟敢對掌門公子無禮!”
梅、蘭、竹、菊話音未落,已各自運功戒備,長劍出鞘,直指師妃暄。
隻待黃雨鋒一聲令下,便要動手。
婠婠大吃一驚,她沒想到師妃暄如此膽大,簡直視生死如無物。
同時亦對四女的實力心生敬畏。
四人稱呼黃雨鋒為公子,顯見不過是隨從身份。
而這些年輕侍女竟已達宗師之境,著實令人震撼。
婠婠暗暗祈禱,希望自己不會因師妃暄而受牽連。
黃雨鋒難以置信地注視著師妃暄,一股怒意油然而生。
黃蓉等人同樣憤然盯著師妃暄。
黃雨鋒轉向身旁四位侍女,說道:“梅劍、蘭劍、竹劍、菊劍,先將劍收起吧,莫要動輒拔劍,畢竟人家也是客人。”
“是,公子。”
黃雨鋒發話,四女不敢違抗,雖不情願卻隻得收劍,但眼神依舊滿含怒意。
黃雨鋒微笑對師妃暄說道:“師妃暄,不知這是你自己的主張,還是你師父的意思?”
師妃暄語氣冷靜:“這是師父的囑托,但我來到南宋後,聽聞金兵殘暴行徑,知曉其罪行。
我認為那些金兵罪有應得,黃掌門此舉並無不妥。”
黃雨鋒大感意外,他從未料到師妃暄會說出這樣的話,實在出乎他的預料。
就連婠婠也滿臉疑惑地望著師妃暄,她覺得這完全不像平日裡聖潔如仙般的師妃暄會說的話。
聽罷師妃暄之言,黃蓉等人的怒色稍減。
“師妃暄,若你認為我做得對,又為何還要來此?”
黃雨鋒滿腹狐疑地問道。
“黃掌門,我欲與貴派攜手共舉大事,為大隋百姓謀求安寧。”
師妃暄此言一出,黃雨鋒頓時啞口無言。
“師妃暄,我來自南宋,吃飽了閒得慌才想去給你們慈航淨齋當幫凶。
大隋的事跟我有何乾係?你以為我會像寧道奇那般愚蠢,整日跟在一群尼姑後麵跑,簡直是對我道門的羞辱。
若讓我遇見他,定要替道門清理門戶。”
黃雨鋒此言一出,師妃暄立刻急切地回應:“黃掌門,我們此舉是為了拯救水深火熱中的百姓,怎能說是幫凶?”
黃雨鋒搖搖頭繼續說道:“若婠婠說是為了百姓,或許我還能信。
但慈航淨齋聲稱為民,我不信。”
聽到這話,婠婠忍不住笑了起來,尤其見到師妃暄被反駁時,更是高興不已。
從目前情形看,這位黃掌門似乎對慈航淨齋並無好感,這讓她安心不少。
若是黃掌門真與慈航淨齋聯手,以魔門兩派六道之力,也未必能抵擋神秘的逍遙派。
單論四個侍女便已達宗師級彆,僅此四人就超過了英葵派宗師數量。
再加上坐在此處的兩位宗師級女子,以及尚未現身的內門長老和深不可測的掌門,陰葵派如何招架?
師妃暄並未理會笑聲中的婠婠,而是認真地看著黃雨鋒說道:“婠婠是魔門之人,黃掌門身為道門領袖,怎能輕信於她?況且我們確實是為百姓考慮,扶持明君,豈非百姓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