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哪,怎會有這麼多馬車。
難怪今日道路擁堵。
王也好奇,蔡府究竟有何貴客,引來如此多馬車。
在仆人引領下,王也來到幽靜花園的一間廳堂。
堂內坐著四人,主位上是蔡邕,其餘三人中,一人王也熟識。
行禮後,蔡邕介紹其餘三人:尚書仆射士孫瑞,博士祭酒黃崇,河東才子衛仲道。
見到熟人,王也笑道:“衛兄可好?”
衛仲道勉強回禮。
兩人表麵客氣,心中卻各有計較。
見二人相識,蔡邕意外,詢問緣由。
王也答道:“衛兄曾來舍下購蚊香。”
蔡邕聞言明白。
衛仲道急欲轉移話題:“蔡公,不知那事能否應允?”
蔡邕思索:“此事需問過小女,畢竟關乎她的一生。”
王也聞言,豎起耳朵,心中八卦之火熊熊。
原來衛仲道此行是為了求親。
門外諸多馬車,想必都是這位富家子弟所備。
河東世家,果然氣派。
王也暗自思量,積累多少方能備下那般豐厚聘禮。
“婚姻大事,理應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黃崇博士祭酒對蔡邕之言不屑一顧:“兒女婚事,豈能由他們自主?”
說完,黃崇轉向衛仲道,眼中滿是讚賞:“仲道溫文爾雅,風度翩翩,滿腹才華。”
“況且,衛家乃河東名門,名將衛青之後,無論家世、外貌還是才情,仲道皆是絕佳之選!”
蔡邕的話語讓衛仲道稍顯失落,好在黃崇這位大媒人及時勸慰,為他打氣。
衛仲道心想,以自家條件,世間能有幾人匹敵?
黃崇收了重禮,自是全力以赴。
這筆錢,花得值得。
想到此,衛仲道信心滿滿,胸膛挺起。
王也則在一旁靜觀其變。
心中暗想,以衛仲道的條件,難怪曆史上能娶蔡琰為妻。
若換做自己,也會欣然應允。
隻可惜,衛仲道外表出眾,內裡卻虛弱,娶蔡琰不久便離世,不知二人是否圓房,竟無子女留下。
蔡琰此女,命運坎坷。
喪夫後,又被匈奴左賢王擄走,育有二子。
打發走趙日天等人後,王也回頭。
隻見自家驢車後,還停著一輛破舊驢車。
鬥笠男正坐在車上包紮傷口,手法熟練,顯然常做此事。王也注意到,鬥笠男身旁車棚裡,躺著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婆婆。
心中暗想,先前喊“吾兒休矣”的,應是此人。
“在下王也王長山,多謝閣下出手相助!”
王也向鬥笠男拱手道謝。
“小郎君客氣了。”
鬥笠男苦笑點頭:“未曾想小郎君身手如此了得,我實在是自不量力。”
王也擺手回應:“我也是借了寶刀的威力,哪敢與閣下相比。”
他望向車板上躺著的老婆婆,詢問鬥笠男其身份。鬥笠男答:“這是我母親。”
見老人麵色蒼白,時而昏迷時而清醒,身體瘦弱,似有重病。
經王也細問得知,老人突發重病,鬥笠男遍訪長安名醫,耗儘家財,卻未能治愈。
得知此事,王也心生一計,對鬥笠男說:“我正要去蔡府,到時試試看能否請蔡公出麵,請太醫為令堂看病。”
鬥笠男瞧王也不過十七八歲的模樣,身著太學生服飾,心存疑慮,認為他稍顯年少氣盛。
鬥笠男對王也頗為輕視,暗想:蔡公身為當世大儒,左中郎將之尊,連董卓都敬畏三分,怎可能與你這太學生相識?
鬥笠男一時無言,不知如何作答。
王也察覺鬥笠男的顧慮,從袖中抽出名刺遞上。鬥笠男疑惑接過,瞬間愕然。
名刺竟是蔡公所書,邀王也至蔡府。名刺與印章真切無誤,鬥笠男確信無疑,態度立轉。
能得蔡公賞識,王也必非凡品。
鬥笠男心中一動,王也這名字似曾耳聞。猛然間,他想起了最近的一則傳聞,急忙問道:“小郎君可是作出‘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之句的王也?”
王也輕撫鼻尖,微笑回應:“不過是偶然所得,貽笑大方了。”
得知真相,鬥笠男這才深信不疑。能作出如此佳句,難怪得蔡公青睞。他對王也請蔡公相助尋太醫為母治病之事,也增添了幾分信心。
喜歡綜武:嬰兒逆襲,從拜師桃花島請大家收藏:()綜武:嬰兒逆襲,從拜師桃花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