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不願多言,拱手欲彆。但李智並不打算輕易放過他。
“今日禪讓大典,董太師將登基,家父輔佐有功,必將加官進爵。到時,我定在父親麵前為王兄美言。”李智笑道,“遼東尚未開化,野蠻眾多。王兄才華橫溢,去了定能一展抱負!”
此乃潛在的威脅。董卓登位,李儒必將升遷,李智亦可能平步青雲。屆時,王允等人將失勢,王允也將受製於他。
王允冷笑:“多謝好意!其實,我對遼東頗為向往,聽說那裡的人參極好!”說完,他不再理會李智,匆匆趕往值房。
李智怒瞪王允背影:“王也,你走著瞧,我要讓你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在值房更衣後,王允與同僚急忙趕往宮門。不久,各級官員陸續入宮,前往未央殿。今日官員們神色嚴肅,無一絲往日的客套。
尤為奇特的是,今日禪讓大典,李儒竟未出席。
“王也,此事豈不詭異!”周軒低聲對王允說,“名為禪讓大典,卻毫無大典的氛圍!”
見王允沉默,他又道:“真是奇怪,前去迎接董太師的不是呂將軍,而是郡騎都尉李肅。”
王也神色凝重,終忍不住低語:“慎言,隔牆或有耳。”
周軒聞言,神色一變,環顧周遭,隨即緘默。
官員入宮後不久,街上傳來隆隆車馬聲。
遙見旌旗招展,車馬轟鳴,董卓的儀仗赫然而至。
護衛董卓的西涼精騎,皆為精選勇士,裝備精良,戰馬雄峻,威風凜凜,令人心悸。
車馬漸近,董卓儀仗止於宮門。
王也心潮澎湃,即將目睹曆史轉折,呼吸不由急促。
董卓或許過於自信,僅攜二十餘護衛隨李肅入宮,數百鐵騎留於宮外。
王也暗思,董卓之敗,或許源於這份自大。
不久,左都侯召王也等人入宮,宮門緊閉,無天子令不得啟。
眾人入宮,大門轟閉,隨即加鎖。
這顯然是個誘敵之計。
宮外西涼鐵騎心生疑惑,白日宮門從不關閉,除非非常時刻。
今日乃大典,何來緊急?
必定是首領遇險。
百餘鐵騎嘩然,紛紛下馬,高呼開門。
與此同時,董卓在護衛簇擁下,已近未央宮百米。
遠見王允、士孫瑞、黃琬等大臣立於殿門,董卓以為是迎接,正欲致意,卻見眾人手持利刃。
劍光耀眼。
董卓滿心狐疑。
禪讓大典?
這豈非鴻門宴!
他驚慌失措,問李肅:“他們持劍何為?”
李肅隻顧催行,不作應答。
此時,王允高呼:“甲士何在?”
宮殿兩側,百餘披甲武士瞬間現身。
董卓大驚,慌忙呼救:“吾兒救我!”
呂布身披重甲,執戟而出,直指董卓,厲聲道:“奉詔,誅逆賊董卓!”
言罷,呂布戟指董卓咽喉。
董卓驚恐至極,未料呂布竟反。昔日策反呂布除丁原,今朝呂布反欲取其命。事發突然,二十餘護衛措手不及。
王允、士孫瑞、黃琬等數十位大臣目瞪口呆,凝視著戟尖閃爍的寒光。
“鐺!”
呂布一戟刺出,卻因力度不足,僅穿透董卓前胸的鎧甲,未中要害。董卓雖未受傷,卻被衝擊力震得跌坐在車內。
呂布欲再刺,卻已錯失機會。
王允等人驚恐萬分,官員們心緒大亂。
“莫讓他逃走,否則我等皆命不久矣!”
王允怒睜雙眼,手持寶劍追了上去,士孫瑞等人亦緊隨其後,咬牙切齒。董卓之殘暴,他們一清二楚,若逃脫,必將引來滅頂之災。
“速護我撤離!”
董卓見群臣如狼似虎般追來,臉色蒼白,急令車夫掉頭。其二十侍衛皆是西涼勇士,忠心耿耿。
宮中伏兵雖多,但多為缺乏實戰經驗的護衛,豈是這二十勇士的對手。若非裝備與呂布之勇,恐已被董卓反擊。
“快!再快點!”
董卓拔劍催促,在侍衛保護下,邊戰邊向宮門逃竄。
喜歡綜武:嬰兒逆襲,從拜師桃花島請大家收藏:()綜武:嬰兒逆襲,從拜師桃花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