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愕然凝視著斷劍,正欲言語,一把黑色怪異的刀刃已猛然襲來。
“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抹黑芒掠過董卓頸項。
“砰!”
董卓首級滾落,鮮血迸射數丈高空。
無頭身軀僵硬片刻,終而傾倒。
這位謀害主公、荼毒忠良、焚毀都城、魚肉百姓、權勢滔天的奸雄,竟斃命於一名籍籍無名的小吏之手。
馳援董卓的西涼鐵騎緩緩駐足。
王允、呂布等眾人亦停下腳步。
眾人喘息未平,麵帶驚駭地望著王也。
注視這位渾身浴血的無名之人。
“董卓,竟如此斃命!”
王允見董卓伏誅,滿心歡喜。
但見誅殺董卓者竟是王也,他幾難置信。
怎會如此?
怎會是他?
王允難以置信,立下戰功者,竟是那位往昔幾乎喪妻的貧寒書生。
呂布瞠目結舌,滿臉愕然。
王小郎君怎會在此?
他竟斬殺了董卓。
這位看似文弱的書生,究竟如何辦到?
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呂布在震驚之餘,亦暗自寬慰。
身為董卓義子,董卓之死使他免遭弑父罵名。
然而,王小郎君此舉著實張揚。
那氣度,果真是讀書人。
令人欽佩。
士孫瑞激動不已,捋須自語:“老夫果然未看錯,此子非凡。”
今日一戰成名,必將揚名天下。
望著董卓的屍首,王也口乾舌燥,心跳如雷,熱血激蕩。
他改寫了曆史。
念及自己之名或許將載入史冊千年,他激動萬分。
他咽了咽唾沫,強忍不適,抓起董卓的發絲,拎起其血淋淋的首級。
躍至傾覆的車廂頂上,高舉頭顱,環視四周。
深吸一口氣,高呼:“吾乃並州王也王長山!董賊已除,吾皇萬歲!”
此刻,陽光灑在他的鎧甲上,仿佛為他鍍上一層光輝。
耀眼奪目,令人難以直視。
“吾皇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滿朝文武紛紛跪拜,激動地向皇宮方向叩首。
西涼鐵騎見董卓已斃,知大局已定,慌忙逃竄。
董卓伏誅,西涼鐵騎撤退,官員們如釋重負。
之前命懸一線,此刻重負頓消。
有的官員癱坐地麵,臉色慘白,喘息不止。
有的官員淚流滿麵,喃喃自語,仿佛安慰昔日受董卓迫害的同僚。
更有官員狂笑起舞,近乎癲狂。
王允閉目沉浸於勝利的歡愉,董卓一死,長安便是他的領地,他將名揚後世,確是值得慶賀的時刻。
王也手提董卓頭顱,擺姿示眾,卻驚訝於無人關注,麵露茫然。
不對,此情此景與預想相去甚遠!
我原以為眾人會頌揚我的英勇,稱讚我的非凡功績。
手臂高舉多時,漸感酸楚。
王也撇嘴,躍下車廂。
望著手中死人頭顱,一時無措,他望向愣神的周軒,隨手一擲:“你先幫我拿著!”
周軒剛從驚愕中回過神來,便見王也擲來一物。
他伸手接住,低頭一看,嚇得幾乎站立不穩。
王也走近呂布,拱手問道:“呂將軍,彆來無恙?”
呂布笑著拍了拍王也的肩:“小郎君,真沒想到你能立下如此大功,你是如何做到的?”
王也輕笑,謙遜回應:“不過是機緣巧合罷了。”
“呂將軍,接下來有何計劃?”王也正色問道。
呂布神色平靜:“抄家、斬首。”
董卓一死,其黨羽必將樹倒猢猻散,麵臨清算。
正如呂布所言,下一步便是“抄家、斬首”。
王也記得清楚,呂布說出這話時,語氣中透露出殘忍、貪婪與亢奮。
這似乎已成慣例,說得如此輕鬆自然。
作為現代人,王也首先想到的是,無辜之人將因此喪命,而他們中的大多數都不明所以。
因誅殺董卓有功,王也被臨時安排協助呂布清除董卓餘黨,此乃王允的特意部署。
王也誅殺董卓,定會成為董卓餘黨眼中之釘,因此王允不介意為王也再添新仇。
董卓家在郿塢,遠離京城,因此首當其衝的是董卓的智囊李儒。
此刻李儒正由郿塢趕往京城,未在家中。
董卓接詔入京,李儒勸阻無效,董卓被權勢蒙蔽雙眼,置若罔聞。
董卓走後,李儒心中不安,急忙趕往京城。
王也伴隨呂布、李素率兵直抵李府。
喜歡綜武:嬰兒逆襲,從拜師桃花島請大家收藏:()綜武:嬰兒逆襲,從拜師桃花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