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他是曹操或劉備那樣的領袖,或許會選擇如此行事。
但他作為現代人,無法對親人實施如此殘忍之舉。
想到貂蟬、張小小等人落入賊人之手的悲慘下場,王也心煩意亂。
係統提示音傳來:
“選項一,撤退以求生存,不顧一切逃離戰場,將獲得高檔騎馬鞍具一套。”
“選項二,勇敢迎敵,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正麵迎戰,即刻獲得十顆6寸。”
王也聽完係統提示,毅然選擇了正麵迎戰。
他從未考慮過獨自逃離,而今係統又有獎勵,更激發了他的鬥誌。
局勢緊迫,王也召集徐庶、張遼、李元霸和莫石頭商議對策。
四人皆是滿麵愁容。
實力相差懸殊,怎能不愁?
張遼鄭重提議:“使君,不如我們先護送您撤離。”
“這怎行!”
李元霸怒道:“那主母他們怎麼辦?”
徐庶思索片刻後道:“使君,我雖讚同文遠的提議,但如果您不願獨自離開,那就隻能堅守,並派人前往禹王城求援。此戰能否獲勝,全看禹王城援兵的速度了。”
“我們怎能將生死寄托於他人!”張遼反對這個方案,堅持己見。
在這個時代,張遼的想法無疑是最理智的。
王也並不責怪張遼的冷酷,這恰恰體現了他的冷靜與耿直。
王也微笑道:“大家無需憂慮,我已有取勝之策。”
張遼等人聽後,麵麵相覷,無言以對。
“主人,如何取勝?”李元霸忍不住問道。
王也隻是微笑,並未回答。
此刻,他已聽到係統的聲音再次響起。
物品已存放於收納戒中,隨時可取。
儘管擁有了它,王卻也難以估量其真正力量。
針對身披重甲的戰士,此物難以重創,主要用作威懾、擾亂戰場,尋找勝機。
王細致規劃了戰術,以防萬一。
以少勝多,地利至關重要。
若無天然優勢,則需人為構造。
王安排二十餘輛馬車圍成半圓,倚靠密林。
牛馬置於陣心,其後緊跟著蔡邕的護衛,手持槍弓。
蔡邕家人及貂蟬等人隱於牛馬之後,以此為蔽,防禦箭矢。
二百步兵,左手皮盾,右手長槍,穿戴多從敵匪處奪得的鐵甲。
張遼帶領百騎隱於右翼後方,準備突襲。
王指示張遼,見敵營起火、陣勢大亂時,即刻出擊。張遼一臉迷茫。
敵營怎會自行起火?
難道王有奇術?
張遼雖心存疑慮,但仍遵從命令。
部署既定,王返回車內,取出神秘之物。
其直徑六尺,形若小椰。
王挑選四枚裝入袋中,帶至步兵前。
此次王親臨前線,既為使用此寶,也為提振士氣,防止士兵未戰先逃。
畢竟,這些降兵訓練不足,忠誠度難測。
他與徐庶、李元霸、莫石頭立於步兵後方,靜候白波賊來襲。
三人滿心疑惑,不知王有何妙策,內心惴惴不安。
“你怎會在這裡?”
王見張寧立於身旁,急令:“速去後方!”
張寧麵色淡然,語帶鋒芒:“何須你吩咐?”
王一時語塞,麵上怒意,心中卻暖流湧動。
他知曉,張寧欲護他周全。
但他有寶甲護身,張寧卻無此防護。
他不禁為張寧擔憂,欲再勸,此刻,白波賊已現蹤影。
“隆隆”之聲響起,東北方向塵土蔽天。
一條黑線逐漸顯現。
王雖持秘寶,卻對其威能一無所知。
麵對敵軍壓境,心跳加速,手心冒汗。
這是一個戰火紛飛的時代。
生死相搏,異常慘烈。
一刀不死,便是斃命之刻。
王心中忐忑,初見此景,不懼已屬難得。
他能清晰感受到步兵沉重的喘息。
不久,白波賊大軍儘顯。
步兵喘息加重,臉色微白。
喜歡綜武:嬰兒逆襲,從拜師桃花島請大家收藏:()綜武:嬰兒逆襲,從拜師桃花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