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也,你也有今天!”高玕冷笑,持劍欲下殺手。
“小心!”矮個黑衣人急呼,卻已不及。
王也絕地反擊,轉身一劍,直擊高玕要害。
“啊!”高玕慘叫倒地,痛楚難當。
眾人震驚。
矮黑衣人見王也內衣棉甲,恍悟其未死之謎。
王也手中短劍突現,令人困惑。
黑衣人攻勢不減,王也連連退避。
本欲佯死偷襲,未料高玕自投羅網。
黑衣人虛晃一槍,拎起高玕擲於馬背,躍馬而逃,高呼“撤退”,瞬間消失於視線。
王也無力阻攔,黑衣人敏捷無比。
其餘黑衣人聞令如蒙大赦,紛紛上馬,瞬間逃散。
王也未追,目的已達,無需更多犧牲。
高玕重傷,並州刺史之夢,化為泡影。
雨勢減弱,王拂去臉龐泥濘,長歎一聲,心中重負稍減。
旅程坎坷,終克難關。
隨後,王攜手張遼、郭淮,共謀傷員救治之策。
此戰慘烈,我方損失逾七十勇士,敵亦遺屍四十餘。
張遼揭秘,黑衣人實為世家豢養的死士,勇猛異常,尋常士兵難以抗衡。
王深知,若無張遼、郭淮二將輔佐,今日恐難逃一劫。
此番經曆,對王觸動極深。
他暗下決心,他日必建一支精銳之師,猶如特種部隊。
眾人於村中稍事休整,雨歇後繼續旅程。
北行愈深,人煙漸多,然王心卻日益沉重。
途中,所見匈奴、胡人及其他異族眾多,甚有村落全為非漢民。
民族繁雜,張遼這位並州人士亦難辨全貌。
行進中,張遼、郭淮向王剖析並州局勢。
並州時局動蕩,南匈奴、烏桓、黑山軍及豪強私兵肆虐,局勢紛亂。
並州九郡,漢人僅實控太原郡南部、西河郡與上黨郡,其餘多為匈奴、烏桓所占,此為日後五胡亂華之隱患。
更為棘手的是,異族人口超越漢人,且性情剽悍,爭鬥不斷。
並州漢人飽受苦難,這也是袁紹、公孫瓚輕視此地之因。
如此貧瘠混亂之地,誰願接手?
正因如此,王允輕易將並州刺史之位授予王。
念及此,王頭痛欲裂。
失地收複、部落整合、自身壯大、確保袁紹統一北方後的自保之力,諸多難題縈繞心頭。
不知不覺間,王已至並州治所太原郡晉陽城。
晉陽城破敗,城牆殘破,顯然年久失修。
城內卻人聲鼎沸,熱鬨非凡。
城門處車馬絡繹不絕,人流如織。
漢人與各族混雜,牛羊成群,駱駝亦隨處可見。
少數民族眾多,胡漢共居,貿易往來頻繁。
此景觸動了王的商業嗅覺,他從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機。
此時,王麾下騎兵已不足二百,且傷員眾多。
他們的到來,立刻引起了守城士兵的警覺。
很快,一名軍侯帶領二百多騎兵從城門飛奔而出,擋住了王也一行的去路。
這名軍侯臉形瘦長,目光如炬,緊盯著王也等人,大聲喝問:“你們是什麼人?”
張遼騎馬向前,拱手答道:“新任並州刺史王也王長山前來上任,請速去向郡守報告。”
“有何憑證?”軍侯追問。
他仔細打量著王也,見其衣著破舊,滿臉疲憊,明顯心存疑惑。
張遼怒斥軍侯:“大膽!你們怎敢無禮!”
郭淮同樣麵露怒容,覺得軍侯無權檢查刺史的文書印信,實在無禮。
王也卻毫不在意,微笑著從戒指中取出牛皮袋,展示文書印信。
軍侯看過後大驚,立刻下馬,單膝跪地,惶恐地說:“在下令狐劍,有眼不識泰山,請大人原諒!”
見令狐劍如此害怕,張遼與郭淮相視而笑,頗為自豪。
王也寬大為懷,簡單安撫後,便隨令狐劍進城。
到了城裡,王也首先前往郡守府,想拜見郡守王寧。
沒想到,郡丞說郡守昨晚醉酒未醒,事務要等到明天才能處理。
王也聽後,心中無奈。
這郡守勤政的名聲,似乎並不相符。
王也隻好在郡丞、長史及眾官的陪同下,去往刺史府。
刺史府自丁原被殺後便一直空閒,顯得荒涼破敗,滿是灰塵和蛛網。
郡丞、長史非常熱情,安排仆人打掃,並暫時將王也等人安置在客棧,等府邸修整完畢再迎接,同時準備接風宴。
王也等人在客棧安頓後,都因旅途辛苦而沉睡。
直到第二天中午,才被郡丞派人叫醒。
王也換上新衣,再次前往郡守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