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審訊俘虜得知,黑山軍來襲的原因是得知袁紹和王也都在甄家莊,意圖將他們一網打儘。
袁紹一直是黑山軍的死敵,王也亦是如此,兩仇家突然聚在一起,且護衛兵力不過萬餘,黑山軍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袁紹此行僅帶了文醜、張合、韓猛,原本六千騎兵,在一戰後折損了三千,僅剩半數。
步兵有近萬人,其中重甲步兵大戟士僅千餘人,弓手千餘人,其餘為六千甲士和兩千輔兵。
甄家尚有五千餘家兵,雖然戰鬥力較弱,但守衛營地還是足夠的。
如此算來,袁紹麾下可戰之兵總計一萬七千有餘。
兵力雖少,但守營待援的策略仍可勉強實施。
袁紹一麵命人加固營寨,一麵派使者回鄴城求援。
正當袁紹忙於調遣之時,侍衛來報,王也在轅門外求見。
袁紹聽到王也的名字,不禁頭痛起來。
他猜想王也定是為了家人而來。
袁熙冷冷地說:“阿父,何不殺了王也以絕後患!一個混亂的並州,總比一個團結的並州要好!”
袁紹搖頭:“你的想法太過天真,覬覦並州的不止我們一家。王也還有利用價值,不可輕易殺掉!”
“那現在該如何應對?”
“先拖延他,等擊退黑山賊再說!”
袁紹對侍衛吩咐:“轉告王也,軍務纏身,無法會麵。但請放心,我自會相幫。”
侍衛應聲離去,不久又匆匆回報:“將軍,王也在轅門外喧鬨,並出言不遜。”
袁紹不耐煩地命令:“驅趕他離開,注意不要過分。”
侍衛領命退下。
王也在轅門外鬨事被逐的消息迅速傳至甄府。
甄宓心如止水,靜候婚禮到來,不料黑山軍突襲,婚禮取消,令她意外振奮。然而,得知王也家眷被黑山賊擄走,他又被打傷,甄宓心情沉重。
甄宓欲探望王也,但因身份所限,最終作罷。她托甄薑代為探望,詢問傷勢。
甄薑實則比甄宓更掛念王也,她是他真正的夫君。聞訊後,甄薑不顧一切前往王也住處。此時,袁紹忙於應對黑山賊,對王也的監視鬆懈。
甄薑見王也傷痕累累,心疼不已,為他敷藥時淚水漣漣。王也麵容憔悴,失去往日神采。甄薑溫柔照料,王也安慰她無需擔心。甄薑依偎在王也懷中,表示願為他做任何事以換取他的開心。王也感動,承諾會慢慢調整心態。
甄薑離開後,王也獨自躺在床上沉思。當晚,甄堯未送來原定的人,王也心中暗自嘀咕,雖不需,但也不該不送。
王也對當前境遇同樣感到迷茫。
貂蟬等人必是由己方援手救走,此乃與郭嘉等人預先籌謀。
伏擊文醜之兵力,乃李樂部眾。
李樂歸順王也前,本是白波軍,即山野盜賊,無需掩飾,本色行事即可。
然而,黑山軍何以突兀現身甄家莊園?莫非為郭嘉等人所誘?
王也滿心困惑。
翌日,黑山軍在甄家莊園五裡之處安營紮寨,並發動首輪攻擊。
甄家莊園圍牆雖堅,但相較於真正城牆仍顯單薄。
故而,袁紹未在莊園駐軍,而是憑借軍營固守。
然首戰關乎士氣,他不可避而不戰,遂命文醜、張合等人率軍出擊。
此次黑山軍出動的是其主力,非往昔老弱殘兵可比。
彼軍有五千騎兵,四萬步兵,外加萬餘輔兵。
雙方首戰即遣精銳。
甫一交鋒,戰鬥便異常慘烈。
黑山軍見狀,增兵助戰。
混戰間,袁紹派出大戟士。
千餘大戟士揮舞長戟,似凶猛野獸,不斷收割黑山步兵性命。
大戟士身披重鎧,手持長戟,黑山步兵難以近身,即便長矛刺中鎧甲,亦難穿透,故而節節敗退。
“此乃吾之大戟士,真乃英勇!”
袁紹目睹此景,滿心自豪,讚歎不已。然亦暗自懊悔,所帶大戟士數量過少。其麾下雖有五千大戟士,此僅五分之一。若大戟士儘出,黑山賊絕非對手。大戟士勇猛絕倫,無奈人數懸殊,終致雙方傷亡相當,戰成平局。此番首戰本是試探,既已摸清對方虛實,自然各自收兵。
黑山軍對大戟士頗為頭疼,而袁紹隻需固守營地,靜待援軍即可。
王也未親眼見戰場局勢,趙雲等人卻親眼目睹。他們亦駐於莊外,但因歸屬王也而不被信任,未參此戰,僅作為後援留守軍營。
袁紹輕視王也那五百騎兵。王也找機會與趙雲會麵,從他那裡深入了解大戟士的戰鬥情形。大戟士與王也的裝甲陌刀兵相仿,皆因重裝而犧牲了靈活性,這是裝甲步兵共有的特點。王也明白難以兼顧,便不再糾結,轉而關心手下士兵的狀況。所幸,五百士兵狀態尚佳。
王也告知趙雲離彆在即,令其準備。趙雲聽後甚喜,但終日空閒又讓他苦惱。
王也考慮著是否該與甄薑道彆,目光掃過甄宓所贈之畫,內心掙紮後決定悄然離去,相信甄薑能懂。至於甄宓,或許命運依舊多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