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馬速漸快,長矛也被高高舉起。
距王也軍陣百米,馬速已至極。
騎兵咆哮,長矛前指。
馬蹄轟鳴,震撼大地。
威壓如洪,令人窒息。
“堅守!”
王也雙拳緊握,心懸一線。
張合、袁熙亦凝神注視,眼見騎兵疾衝而去。
“拔刀!”
趙雲見機,猛然高呼。
“斬!”
二百重甲陌刀兵齊立,高舉陌刀,如牆矗立,陽光映刀,耀眼奪目。
霎時,鋼鐵壁壘橫於騎兵之前。
前排騎兵望刀色變,驚駭不已。
與之相較,槍甲皆顯脆弱。
生死一線,戰馬亦感殺意,欲停難止,繼續狂奔。
“斬!”
雙方怒吼,壯膽助威。
瞬間,刀光如電,帶風而落。
“哢嚓!”
兩軍相接,碰撞骨裂聲交雜。
首排陌刀兵雖中敵,亦受戰馬撞擊,口吐鮮血。
然隊伍不亂,後排士兵死撐,敵騎則被鋼刀劈翻,鮮血橫飛。
戰馬頭顱落地,頹然倒下。
此次衝鋒未果,後續騎兵擁堵踐踏。
張合、袁熙驚愕萬分。
此乃何等步兵,強悍如斯?
大刀鋒利,鎧甲如紙,一刀即潰。
張合暗將此隊與大戟士相較,心生寒意。
人數相當,勝負難測。
王也何來如此勁旅?
五六千人,簡直可怕。
短時間內,有此規模已屬奇跡。
畢竟,袁紹造五千大戟士,耗時三年,耗資巨萬,且有宮廷匠助。
王也離家不足半年。
眼前這些,恐已是其全部。
張合沉思間,趙雲指揮重甲陌刀兵,隨鼓點堅定推進。
他們揮刀、劈砍、踏步、再揮……自隨王也至甄家莊園,陌刀兵日日苦練,右臂已粗壯許多,形成肌肉記憶。
鼓聲中,他們如殺戮機器,向騎兵橫掃而去。
陌刀陣初露鋒芒
騎兵失去衝鋒之力,在這無堅不摧的刀陣麵前氣勢全無。
重甲陌刀兵堅如磐石,勢不可擋,所碰敵騎,無一生還。
王也目睹此景,熱血沸騰,拳頭緊握,滿臉自豪:“陌刀營,成功了!”
戰場上血肉橫飛,斷肢殘骸四處散落。
敵軍六百騎兵驚恐萬分,紛紛逃遁。
張合目睹此景,心中憂慮,不解王也的重甲步兵所持之刀何以如此犀利。
再三思量後,他未令餘下騎兵上前,而是下令撤退。
此刻,六百騎兵已折損大半。
王也見敵軍撤退,立刻命令陌刀兵原地休整。
陌刀兵的重甲太過沉重,急需休憩。
清點之後,陌刀兵傷亡五十餘人。
王也尚能接受此損失,望著敵軍戰馬與騎兵的慘烈景象,深知陌刀威力無窮。
不久,王也等人邊戰邊退,張合等人窮追不舍。
但張遼、李元霸率三千騎兵前來支援,張合等人隻能在嘲笑聲中撤走。
袁熙心中暗誓,誓要將王也千刀萬剮。
見追兵退去,王也終於鬆了一口氣。
此行甄家莊園,驚心動魄。
張遼接應時,帶來一個噩耗:南匈奴即將南下搶糧。
這些匈奴凶狠殘暴,百姓聞風喪膽,與黑山賊、白波賊並稱並州三大禍患。
此番,南匈奴單於於夫羅聞王也稱並州牧,且占據並州南部,心生憤懣,欲挫其威風,彰顯自己為並州真正霸主。
探子來報,南匈奴大軍由於夫羅親自率領,兵力近十萬,分三路直逼太原郡晉陽城。
王也聞訊,心情沉重。
南匈奴終於按捺不住。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安眠。
與於夫羅之戰,遲早要來,隻是此番提前爆發。
“禹王城之行,隻怕是去不成了!”
王也歎息,轉而對張遼說:“禹王城之事,就拜托你了。另外,告知兩位夫人,我往晉陽城去了,不必掛念,待勝利歸來再相見!”
“兩位夫人?”
張遼不解。
王也之妻,僅有貂蟬一人。
但他忽然想起,禹王城中尚有張寧,亦是未來的夫人。
“遵命!”
張遼應聲,即刻去準備。
甄宓聽聞王也欲往晉陽城,心中暗喜。
她正愁如何麵對貂蟬等人。
往昔與貂蟬、蔡琰共娛牌桌,情誼深厚,今卻同為一人之妻妾,內心難免窘迫。
加之自身處境特彆,近乎私奔之舉。
此行晉陽,意在避開這份尷尬。
且能與王也獨處,甚是歡喜。
大軍原向西進發,現改道北行。
沿途軍報連連,彙合兵力日益壯大。
臨近晉陽,王也麾下已聚四萬大軍。
張遼返禹王城防禦袁紹,李元霸、趙雲、徐晃、郭淮、李樂及王家三子皆隨至晉陽。
文臣方麵,除郭嘉、徐庶,又添辛評、辛毗二兄弟,二人原為袁紹部屬,卻未受重用,其言亦不被采納。
特彆是袁紹囚禁王也家眷一事,二人屢諫無果,反遭忽視。
袁紹對二人之諫置若罔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