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君皇帝手扶龍案,仔細端詳呼延灼,越看越滿意,心想:有這樣猛將相助,平定梁山賊寇定能事半功倍。
當即賜下一匹千裡踢雪烏騅,此馬全身漆黑如墨,四蹄潔白如雪,日行千裡,故名“千裡踢雪烏騅”
。
呼延灼連忙磕頭謝恩。
退朝後,道君皇帝私下囑咐呼延灼,平定梁山後務必帶回李師師,呼延灼當場拍胸承諾。
隨後,呼延灼隨童貫返回府邸,商討征伐梁山之事。
呼延灼道:“稟恩相,我聽說梁山兵馬眾多,裝備精良,切不可輕視!懇請恩相準許我推薦兩位先鋒,不知恩相意下如何?”
童貫問道:“將軍舉薦哪兩位先鋒,不妨直言。”
呼延灼起身拱手,說道:
“我舉薦的第一位是陳州團練使韓滔,東京人士,武舉出身,擅使棗木槊,人稱‘百勝將軍’,可為正先鋒。
第二位是潁州團練使彭玘,同樣東京人氏,世代將門之後,精通三尖兩刃刀,武藝超群,人稱‘天目將軍’,可充任副先鋒。”
童貫官拜太尉,雖位列六賊,卻通曉軍事,屢建軍功。
他曾率軍征戰四方,百勝將韓滔與天目將彭玘皆為其麾下猛將。
“若由韓彭二將領軍,何懼梁山賊寇不平!”
童貫聞言大悅,提及高太尉曾推薦東昌府將領張清及其副將龔旺、丁得孫,“我已命張清率部歸於你麾下聽用。”
“多謝恩相厚愛!末將必不負所托,一舉克敵!”
呼延灼拱手致謝。
當日,童貫即刻派遣使者晝夜兼程前往陳、潁二州,催促韓滔、彭玘急速進京。
旬日後,韓滔與彭玘抵達東京,與童貫及呼延灼會麵。
童貫問:“你等所部共計幾何?”
呼延灼答:“三路人馬合計五千騎兵,兩腕步卒,皆訓練有素,裝備稍顯不足,懇請寬限時日。”
童貫點頭允諾,允許他們從京師甲仗庫自由挑選所需物資,隨後差官核查。
呼延灼遵命行事,從庫中選取鐵甲三千副、皮甲五千副、頭盔三千頂、長槍兩千支、滾刀千把、弓箭無數以及火炮五百架,悉數裝車。
臨行前,三人立下軍令狀。
童貫增撥良馬三千匹,並賜予金銀綢緞獎賞,全軍亦獲足額糧餉。
告彆童貫後,三人返回汝寧州,呼延灼遣韓滔、彭玘各自回原駐地召集部隊,約定在汝寧彙合。
半月之內,三路軍馬齊聚汝寧。
呼延灼將從京師調配的武器、盔甲、旗幟、戰馬及自製裝備發放給將士。
隨即,童貫派樞密院官員前來犒賞三軍。
儀式結束後,呼延灼部署三路兵馬出城備戰。
東昌府守將張清得知梁山勢力逼近,心中雖輕視其為草寇,但仍嚴陣以待。
童貫授命後,他即刻安排副將龔旺和丁得孫整頓軍隊,隨時準備出擊。
二龍山寶珠寺內,晁蓋與眾頭領商議對策。
自上次王輪率軍示威以來,二龍山諸位首領行事愈發謹慎。
目前留守的有晁蓋、吳用、宋江、公孫勝等十八人。
即便實力可觀,對比梁山仍顯遜色。
錦豹子楊林帶來情報稱,朝廷調集兩腕五千兵馬,由呼延灼統領,韓滔、彭玘輔佐,正駐紮濟州休整,即將進犯梁山。
此消息經楊林與白日鼠白勝核實。
黃毛太歲韓伯龍對楊林的消息存疑,擔憂重蹈覆轍,提及上次青州之役損兵折將之事。
酆都黑煞馬雄則因痛失兄長馬英而對楊林尤為不滿。
楊林鄭重承諾:"韓頭領、馬頭領請放心!我楊林願以性命擔保,此次朝廷征剿大軍的情報絕對無誤!"他拍著胸脯保證。
晁蓋見狀安撫道:"楊林兄弟探聽消息或許不夠全麵,但薛永和馬英兩位兄弟確實被困於黃信之手。
大家莫再責怪楊林兄弟。
"
"晁某之意,不論朝廷與梁山勝負如何,我二龍山皆置身事外,僅作壁上觀。
諸位意下如何?"晁蓋環顧眾人。
智多星吳用略作沉思後問宋江:"不知兄台如何看待此事?"
矮腳虎王英清了清嗓子道:"若照天王哥哥之意行事,我二龍山似有過於謹慎之嫌。
"
見吳用點頭,宋江掃視眾人繼續說道:"我們先保持中立,待梁山與朝廷交鋒,哪邊占據優勢,我二龍山便助其一臂之力。
若朝廷取勝,我等攻打梁山,即便不能全殲,也定讓其元氣大傷,無法再囂張跋扈。
若梁山獲勝,則我等對付官軍,擒獲幾員將領或奪得裝備,皆對我方有利。
"
"兄台所言甚是!小弟亦讚同!"吳用附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