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人與眾位將軍稍歇於知客寮。”
隨即引導眾人至知客寮落座飲茶。
片刻後,侍者僧前來傳話:“智真長老已結束禪定,於方丈室等候大人。”
王輪即刻起身,隨侍者僧進入方丈室。
智真長老見魯智深簇擁著一位儀表堂堂、氣宇軒昂的白袍書生而來,知是王大都督,忙出階相迎。
王輪打量智真長老,隻見他年近六旬,須發皆白,身形清瘦,神情超然,確有一派高士風範。
兩人互施禮畢,智真長老邀請王輪上堂,眾人進入方丈室後,先焚香叩拜,隨後智真長老請王大都督就座,自己則在旁陪坐,笑道:“智深徒弟離去多年,實在辛苦你了。”
魯智深沉默不語,王輪微笑道:“久仰長老高風亮節,可惜緣分淺薄,無緣拜會。
今日得與各位兄弟相遇,實為人生幸事!”
王輪坦誠地說:“不僅智深兄如此,我與眾兄弟皆懷赤誠之心,雖行事特殊,卻從未傷害無辜。”
智真長老聽後,神色平靜,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將軍忠義之名遠揚,智深隨行定無過錯。”
魯智深取出一包金銀綢緞獻給師父,智真長老問:“此物從何而來?若非正當所得,老衲不敢接受。”
魯智深解釋說這些是他隨王輪征戰所得,現用來供奉師父。
智真長老點頭收下,並贈經書一部,助其修德增福。
隨後,王輪借宋江問禪之事,向智真長老請教人生真諦。
智真長老以偈語回應,寓意深遠。
王輪雖不解其意,但仍感欽佩,表示隻願與兄弟們生死與共,不願久留,僅問前程如何。
智真長老未作明確答複。
言畢,王輪向老和尚鄭重行禮。
智真長老卻未敢直接受禮,轉身避開後,令侍者取來紙筆,在紙上寫下四句偈語:當風雁影過,東闕難團圓。
魂侍魔主去,月掛高空懸。
寫完後,長老將偈語遞給王輪道:“大都督出身非凡,老衲不敢妄加評論。
此偈揭示你一生境遇,可妥善收藏,日後或許會有幾分應驗。
這是禪機隱喻,需自行領悟,切勿輕言。”
長老說完,又叫過魯智深囑咐道:“大都督非同尋常,此番離去,定要輔佐於他,必有善果。”
魯智深恭敬叩拜。
王輪聽後心中微動,記得《水滸傳》中智真長老贈予魯智深的偈語是“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
但今日所言不同,從長老話語間察覺,魯智深的命運似乎有所轉變,不再如原著般匆匆圓寂。
由此可知,長老對他已有幾分了解。
於是王輪命高廉宣讚拿出攜帶的金銀錦緞敬獻長老,卻被婉拒。
王輪說道:“長老若執意不受,我心難安。
不如讓我為眾兄弟置辦齋飯,將這些俗物分給寺中僧眾。”
智真長老這才答應,設下素齋款待王輪及眾位豪傑。
飯後天色尚早,王輪、魯智深與眾頭領告辭長老及僧眾下山。
返回營寨時,公孫勝迎了出來。
王輪未等詢問,便將禪語告知。
公孫勝沉思片刻道:“此乃禪機深意,愚弟難以儘解。
兄長不如先赴薊州二仙山,求教於師父後再作打算。”
……
次日,王輪安排眾人準備香燭果品、珠寶錦緞,整裝出發,與公孫勝一同前往九宮縣二仙山。
數日後,一行人抵達二仙山附近,隨公孫勝登山。
一路青鬆夾道,風景秀麗。
清晨的霞光灑滿山間,溪流潺潺如琴音流淌,瀑布飛瀉似珠玉碎落,石壁間綠意盎然,層次分明。
白雲繚繞於洞口,藤蔓交織,桂香飄溢於峰前,鳥鳴婉轉於林間。
遠處猿猴獻果,麋鹿銜花,腕物生機勃勃。
夜幕降臨,白鶴棲息於千峰之間,聆聽仙家妙音;微風拂過,禽鳥輕語於幽穀之中。
正當王輪與眾莽漢讚歎不已時,公孫勝含笑說道:“此地名為呼魚鼻山。”
二七四章王白衣赴約二仙山羅真人點撥星宿玄機
王輪隨公孫勝至二龍山,令魯智深率五百軍士駐紮山腳,自己則與眾人直抵紫虛觀。
整理儀容後,準備拜見那位神秘莫測的羅真人。
觀內道眾見公孫勝歸來,紛紛上前問安。
公孫勝向大家引薦了王輪,眾人得知其身份後皆感震驚,連忙向王輪行禮,王輪亦謙和回禮。
公孫勝隨即詢問:“師父如今何處?”
道士們答道:“師父近日隱居後山草庵修行,師兄可直接前往。”
公孫勝領著王輪等人沿蜿蜒小徑前行,不久便見一座簡陋的草庵隱匿於青鬆翠柏間,四周花草繁茂。
草庵內有一老道端坐誦經,須眉皆白,神情肅穆,頭戴星冠,身披霞帔,正是精通法術、預知未來的羅真人。
王輪等人靠近時,已有童子迎出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