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不服氣想再來送死?我警告你,這次絕不會留手!"
方天定還在說話,董澄已經不耐煩地擺動手中的大刀,打斷道:
蛤蟆太子少廢話,誰讓你手下留情?先吃我一刀再說!”
話音未落,董澄催馬向前,揮舞青龍偃月刀直劈方天定頭頂!
方天定連忙撥轉馬頭,大刀擦肩而過!
董澄不肯罷休,翻轉刀柄,橫掃方天定胸前。
方天定急忙側身避開。
兩馬交錯時,董澄大喝一聲,使出“飛燕歸巢”
,回手一刀斬向方天定後腦。
方天定低頭急躲,刀鋒貼頭皮掠過。
為何方天定一味躲避而不反擊?原來他剛與董澄交手數十回合,又鬥魯智深許久,體力消耗極大。
但他身為南國太子,怎肯輕易認輸退場。
剛才拖延時間,不過是為了恢複體力。
不曾想,今日複戰的董澄力氣倍增,刀勢沉重,每一擊都帶風聲。
方天定體力尚未恢複,不敢硬接,隻能防守等待時機。
“呼——”
董澄再次揮刀劈來,方天定已稍有恢複,奮力舉戟格擋,“哐當”
一聲震開偃月刀。
隨即雙手發力,使出“怪蟒翻身”
,一戟刺向董澄咽喉。
董澄冷笑一聲,扭頭避過。
豈料方天定回抽畫戟,用小戟枝勾向董澄肩頭。
這一下若被勾中,董澄輕則負傷,重則喪命。
危急時刻,董澄聽風辨位,右腳猛然蹬踏,低頭偏身,以“鐙裡藏身”
躲過畫戟。
兩騎交錯之際,董澄揮刀掃出,鋒刃直奔方天定坐騎的雙腿而去。
方天定不敢讓計得逞,迅速提起韁繩。
他的寶馬長嘶一聲,躍起騰空,竟從刀鋒上方躍過。
隻見雙騎分向南北,旋即兜轉回來,再次相對。
兩位將領持刀舞戟,再度交鋒。
方天定邊戰邊窺視對手。
他忽然察覺,董澄此次重出戰陣,武藝較以往更勝一籌。
不但馬速更快,刀勢更沉,招式亦更加巧妙,且氣勢如虹,宛如猛虎出籠,難以阻擋。
第四九二章方天定再展回馬戟臥山虎縱馬擒敵
話說那集大刀王君可魂魄於一身的董澄,複出城池再戰太子方天定,威勢逼人,殺氣騰騰。
方天定因體力漸衰,漸處劣勢,心中既驚且怒。
本欲退回本陣稍作休整,但被董澄緊緊糾纏,不得脫身。
無奈之下,方天定強振精神,催馬周旋,全力對抗董澄。
但見董澄揮舞八十餘斤重的青龍偃月刀,劈頭蓋臉攻來。
方天定急忙舉戟格擋。
“當”
的一聲巨響,董澄的刀反彈起數尺,而方天定的戟卻被震回,重重擊在自己胸前。
這一擊讓他手臂酸軟,虎口生疼,喉間一甜,幾乎嘔血,卻仍強行壓下。
心想:
“上次我刺中他頭部,即便不死,也應重傷。
為何回城之後,他竟完好無損,技藝更精?
聽魯智深言,是齊天某將他治愈的!
難道王輪還會醫術?若真是這樣,那齊天帝豈非神醫?
還有董澄,怎變得如此有力?”
……
董澄也被震得在馬上晃了晃,兩臂關節發出輕微聲響,虎口微麻,不由暗自讚歎。
南國偽太子果然名不虛傳,若非王輪兄長與我共同提升武藝,今日怕又要敗在他的手下。
不過現在正是我展現實力之時,就讓他嘗嘗我的厲害!
心中念頭剛動,手中青龍偃月刀已經揮舞而下。
方天定見狀,緊咬鋼牙,舉起方天畫戟迎擊。
兩騎交錯間,一個向東,一個向西,旋即又兜轉回來。
董澄怒吼一聲:"蛤蟆太子受死!"大刀呼嘯生風,直劈而下。
方天定以畫戟格擋,卻不敢正麵抗衡。
兵刃相交發出清脆聲響,他迅速收回戟杆,以巧勁應對。
董澄亦變換招式,刀法淩厲,橫掃直刺。
不過十多個回合,方天定攻勢愈發凶猛,刀刀迅猛,力道驚人,逼得方天定氣喘籲籲,汗水淋漓。
繼續僵持下去,方天定必敗無疑,於是心生一計。
想起先前一招回馬戟的效果,他決定故技重施。
畫戟光芒閃爍,上下翻飛,猶如梨花綻放。
攻勢多樣,或紮眉心,或刺咽喉,或掛肩臂,變幻莫測。
戟影密布,上挑下砸,左刺右封,攻勢如潮。
風聲呼嘯中,方天定將自身防護得滴水不漏。
觀戰的將士無不讚歎。
齊天王輪見此情景,目光微凝,暗自思量:"方天定武藝非凡,不知董澄能否抵擋得住。
"
戰場上,董澄揮舞大刀對抗方天定的方天畫戟,同時暗自思索:
“這蛤蟆太子確實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