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山時發現人參並喊山之後,首先要立即用棒槌鎖鎖住棒槌。棒槌鎖的紅線繩纏在人參的蘆頭上,用秸杆搭成房架子,意為給人參換個新家。放山人稱挖參為“抬棒槌”。“喊山”與“接山”後,把頭就會大步流星走過去,拿出快當繩把人參拴起來。
凡放山人中,必須有三個主要人物:一是把頭,俗稱頭棍;一是押隊的,俗稱邊棍;一是端鍋的。把頭是一把手,邊棍是二把手,端鍋的是“後勤部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老規矩定:上山拉幫組織必須是奇數,而下山和參就是偶數。參把頭由一位年紀大而富有經驗的老挖參人擔任。
他是組織者,也是挖參的技術指導。把頭必須心地公正,為大家所擁護。
他熟悉山區地理環境,哪塊山場好,出過什麼大貨,什麼地方適合壓“搶子”,把頭心中都有數。一幫放山人是一個行動係統,一切必須聽從把頭指揮,無論去得什麼地點和怎麼進行工作,或者遇到危險時的對付方法,都由他來決定。他遇事也和大家商量。
把頭和大家共同勞動,挖到人參後又平均分配,對同行的人隻有好處,並無剝削,和其他行業的把頭不同。
所以,把頭也是對放山人的一種普通稱呼。把頭在串聯人一起去放山時,不能挑人,不論男女老少,放過山或是沒放過山的,隻要他主動提出要求同去,就得允許他去,不得拒絕。
拉起幫夥第一件要做的事是準備放山專用的器具物品。
放山的器具物品包括:索寶棍,也叫索拔棍、索羅棍。五尺二寸長的木棍,不去樹皮,為的是雨天不滑,粗端用紅繩栓兩個青銅錢。紅色“辟邪”、醒目。銅錢禁用“道光”、“光緒”等帶“光”字的。它用來“鎮寶”。
聽響聲便於彼此聯係。索寶棍的作用主要是用來拔草尋參,兼用作拐杖和防身。索寶棍是放山的主要工具,放山人對索寶棍很珍視,認為其具有靈氣。
快當簽子,取鹿角順直的一段,削磨熏製成六寸長的簽子,用來挖參。這是經過長期的摸索實踐才固定下來的專用工具。鹿角堅硬光滑,不吸水不黴變,不易劃傷人參。
棒槌鎖,一根三尺長紅線繩,兩端各拴住一枚銅錢。
快當斧子、快當鋸、快當剪子、快當鏟子。
用樺樹皮和柳條編成的背筐,皮或布製的背兜。麅子皮,人睡在上麵隔潮、保暖。攜帶輕便的吊鍋、碗、瓢等簡單的炊具餐具。火石、火絨。
放山人的主食是小米,耐潮,營養高,好做易熟。
又補充了了一些細節的東西。馮國隆有不懂的地方也仔細的問。
邊走邊聊,三人走了大半個小時,下了紅鬆嶺,來到了埋狗的那棵大鬆樹下。
馮國隆一指下方。對著李老爺子說道:“李爺,就在那。”
李老爺子用手裡的拐棍,將旁邊的雜草扒拉到一旁,低頭觀察。
沒幾秒鐘,李老爺子就神情激動的點頭:“沒錯,是四品葉!”
雖然經手和看過的大貨不少,但是自己親手抬出來的人參,最好也就是一棵燈台子。那是彆人掏過的老庵子,剩下的小撚子長成後,才帶他過去抬的。
李爺子雖然激動,但並沒著急。而是指揮二人道:“繼續找。看看附近還有沒有。我先把草剪了。等會開始挖了,你倆再過來。”
說著,就小心翼翼的開始剪除人參附近的雜草。
馮國隆和李明馨兒人也一上一下開始搜尋。
找了能有半個小時左右,二人回到了老爺子前邊,老爺子身前已經清理出一大片地方了。
二人回來後相互對視一眼,都搖了搖頭。李老爺子點了點頭,解釋道:“這才正常,這塊地方沒有水源,本就不適合人參生長,再加上離村子又近,要是多的話早就被人抬走了。能輪到你?能有一苗四品葉就不錯了!”
馮國隆笑笑。橫財誰人不愛,但是得知足啊!
老爺子擺擺手,示意兩人過來。然後老爺子半蹲在地上。開始清理地上的落葉和泥土表層的樹枝草杆。
李老爺子邊清理邊對二人說:“不怕你們笑話,我雖然抬過人參,但我抬的最好的就是一苗燈台子。”
頓了頓,李老爺子又說:“雖然沒抬過大貨,但我知道放山人中一個道理,富貴穩中求!不管大小!一定要穩,才能保持品相!”
接著李老爺子揚了揚手中的鹿角匙:“看好了,老李我今天也要抬大貨了!”
說著便用鹿角匙扒拉起了莖杆旁邊的泥土。
隨著人參莖杆一點的露出,李老爺子越來越興奮:“激動的道,你小子掏上了,三節蘆還是受過傷的,這以前最少是一苗五品葉,甚至有可能是六品葉!”
馮國隆也是激動不已。五品葉、六品葉,那可是真正的大貨了,雖然這個年代不值錢。五品葉也是上千塊左右。六品葉更是上千塊打底!
隨著人參主體逐漸露出,李老爺子動作愈發小心了。
忙乎了一個多小時後整苗人參終於呈現在了三人眼前。
這是一苗元寶體人參,整個身體像一個倒扣的元寶,主須隻有兩根,向兩側延伸出半米多,參須上不少珍珠點。
李老爺子眼見就剩一點參須沒有出土了,忙吩咐道:“快去扒樹皮,摳苔蘚。”
馮國隆趕緊起身,忙乎了十多分鐘,終於帶著樹皮和苔蘚回來了。
李老爺子也已經抬完了這苗人參。將樹皮和苔蘚鋪好。李老爺子小心翼翼的捧起人參放在苔蘚上。再將樹皮仔細捆紮好。這才直起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起身時竟然打了個趔趄。馮國隆二人忙將老爺子扶住。
“爺,沒事吧?”
“李爺,咋的了?”
二人同時問道。
李老爺子擺擺手:“沒事,腿麻了。”李老爺子畢竟年歲大了。忙乎了兩個多小時,難免有些不適。
二人這才放下心來。
等李老爺子緩過來,三人回到李家時,已經是快四點了,李衛國也回來了。正坐在院子裡抽煙。
看見三人回來,李衛國忙上前問道:“你們這是乾啥去了?”
李老爺子指了指屋子。示意上屋裡說。
四人來到屋裡,馮國隆將樹皮包子拿出來放在桌子上打開。當人參露出來那一刻,李衛國也驚了,:“大貨啊!得有五品葉了吧!”
李衛國早年也是接觸過的,一眼認出並不稀奇。
李老爺子點了點頭,“受過傷,最少是個五品葉,剛才沒看清,這回我看看能有多少年。”
說著李老爺子仔細的觀察起了蘆碗。最上邊是馬牙蘆,再往下是堆花蘆,最後是圓蘆。
老爺子看了一會,肯定的說:“最少一百年,看這蘆碗,可不止受過一次傷,那地方還不適合它生長,養分少,要不得比著大多了,這也就二兩多。”
李衛國此時很是好奇地問道:“在哪抬的這大貨啊?”
李老爺子還在看人參,沒有張口的意思,李明馨已經去後廚穿上圍裙準備做飯了,明顯不太感興趣的樣子。
馮國隆接話道:“就是南大地那紅鬆嶺翻過去對麵的山坡。上午我給大明叔埋狗的時候發現的。”
李衛國點點頭,又問道:“就這一個嗎?”
馮國隆點點頭:“嗯呐,就這一個,沒發現彆的。”
李老爺子這時已經看完了人參,接話道:“離屯子這麼近,那塊也沒有水源,野雞兔子啥的還多,能有這一個就不錯了。”然後轉頭問向馮國隆。
“二小子,賣還是留著啊?”
馮國隆想了想,“賣吧李爺,賣完了咱們仨分錢!”
李老爺子哈哈一笑:“你小子,我那大孫女都快是你的,我還能差你這倆錢?”
李衛國也是一巴掌拍在馮國隆後腦勺上,瞪著眼睛道:“都快一家人了,你說這話?”
馮國隆很是無語,不要就不要吧,打我乾啥啊。也不知道咋的了,今天咋總挨打呢!
馮國隆沒再說話,李老爺子卻道:“咱們鎮上供銷社的收購站收皮毛熊膽啥的。但是不收人參。”
馮國隆點點頭,黑省這邊人參出產量不高,不像吉省長白山那邊,鎮上的供銷社就能收人參。他這苗人參的去縣裡,縣裡國營大藥房或者供銷社都有收購。
這時李老爺又說道:“但是沒事,你去鎮上供銷社找他們主任孫長江,他爹以前是跟著我的夥計,你找他,他有路子。能比縣裡給的貴不少,縣裡也就給你四百五百的。”
確實如李老爺子所說,這苗人參雖然形體好年份長,但是因為受過傷和生長的地方養分不足。即使以前是六品葉,也比正常的五品葉要小一點。
馮國隆點點頭。說道:“那明天完事,後天我就去。”
李老爺子沒再說什麼。而是將參包子遞給馮國隆,對著他說道:“先放菜窖裡,一兩天沒事。”
馮國隆點點頭。轉身往外走。走到廚房的時候李明馨已經刷完鍋了,正在添火。
看馮國隆走出來,李明馨問道:“不在這吃啊?”
馮國隆回道:“不得了,回家還有事呢。”
當走到李明馨身邊時,湊到她的耳邊對她說:“以後天天吃”
李明馨俏臉一紅,輕輕跺他一腳,“油嘴滑舌!”
關於人參價格,近期有些書友跟我反映說是不是太低了。
我想說的是,我寫的已經很高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一下“人民大會堂吉林廳參王”那個參王1981年7月30號抬出來的重285克,合老秤九兩一錢二分,還是罕見的連體三根莖。
當時收購價格1600塊,後來被省政府收走進京展覽。又給補了300塊錢!
這個很多資料都有記載,騙不了人!
雖然我想寫爽文,但是不想太過歪曲事實。
這是我的第一本書我會儘力寫好。感謝大家喜歡。謝謝!)
喜歡82趕山打獵娶村花!從獵熊開始請大家收藏:()82趕山打獵娶村花!從獵熊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