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內出奇的靜。
中樞的官員該抓的抓,該降職的降職,隻有鄭三俊一人孤零零站在那兒,成為獨特的風景。
怪不得皇帝發脾氣,中樞爛成這般,任誰當皇帝都不可能容忍。
崇禎鄭重道:“鄭愛卿一向清廉正直,在刑部這些年,斷案公正不徇私,追查貪腐鐵麵無私。刑部尚書非你莫屬,繼續留任,望續秉公之德。”
“謝陛下隆恩。”
鄭三俊躬身行禮。
崇禎掃視一圈道:“你們都看到了,現在的中樞官員弊病太多,邊疆軍餉被克扣,賑災款被貪汙,甚至勾結建奴。而現今大明局勢極為糟糕,內有李闖荼毒中原,外有建奴覬覦錦州,大廈將傾之時,朕決意重組內閣六部,以圖破局!”
“內閣以後設四人,首輔統籌全局,其他三位均為次輔,分彆主管軍政、財政和民生,分工不同,但地位平等。”
崇禎頓了頓,“朕擬定,範景文任首輔,領東閣大學士······”
不等大臣們反應,崇禎一口氣宣布完所有任命:次輔三人,是李邦華、蔣德璟、方嶽貢,分彆分管軍政、財政、民生。
張慎言任吏部尚書,黃道周任禮部尚書,孫傳庭任兵部尚書,鄭三俊任刑部尚書,張國維任工部尚書,倪元璐任戶部尚書。
還特彆安排宋應星任工部左侍郎,負責推進實業改革。
大臣們都驚呆了。
他們猜到皇帝要整頓朝局,可誰也沒想到這些任命如此大膽——範景文和李邦華賦閒在家,孫傳庭和黃道周還在坐牢,其他人更是破格提拔,幾乎是一步登天。
“陛下,臣才疏學淺,實在難當首輔重任。”
範景文第一個站出來推辭,“這麼重要的位置,應該選更年輕有為的人······”
“範老,你是三朝老臣,如今大明內憂外患,災民遍地,反賊作亂,後金虎視眈眈。若先生再辭,誰與朕挽狂瀾於既倒?”
崇禎環視眾人,語氣懇切道,“這些任命都是朕反複考慮的結果,大明要中興,就得有個雷厲風行的中樞班子。朕不想聽客套話,隻希望你們在新的崗位上,和朕一起開創大明盛世。”
他清楚,這麼組建中樞也有缺點,但以目前情況來說,這是最好的組合。
他也想過用係統商城的人才,但太依賴係統,而不培養人才,也有致命的弱點。
皇位能傳給兒子,係統卻沒辦法繼承。
太依賴係統人才,他百年後會害了兒子。
見皇帝態度堅決,大臣們不再推辭,齊聲表態:“臣等定當儘心竭力,輔佐陛下革除積弊,重振朝綱!”
“都坐下吧。”
崇禎示意太監賜座,“今天是新班子第一次開會,咱們先談最要緊的三件事:如何安置災民,如何對付反賊,還有如何解決圍困錦州的後金軍隊。”
“先說災民。”
崇禎翻開案頭的奏報,緩緩道,“以往都是開倉放糧,然後施粥,不過是飲鴆止渴,這次改用以工代賑。”
“官府組織修路、修建水利、修繕城牆、墾荒田等方式,願意乾活的就給飯吃,還發點工錢,但工錢一定要低。”
“這可不是在剝削災民的勞動力,因為隻要工錢低,一些富戶們看到有利可圖,也會請災民做工,這也是從另一方麵緩解朝廷壓力。”
“當然,那些實在乾不動活的老弱婦孺,就用施粥方式救濟。”
大臣們紛紛點頭。
災民問題,一直困擾著大明。
不斷賑災,也是拖垮大明的一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