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杯酒下肚後,趙鷹起身抱拳,神色堅定道:“大王,末將聽聞崇禎在洛陽,此乃天賜良機。末將願為先鋒,率軍攻打洛陽,誓取其首級,獻於大王帳下!”
李自成獨眼中閃過一絲不悅,但很快掩飾過去,道:“趙將軍連番征戰,想必已疲憊不堪。攻打洛陽之事,容後再議。”
趙鷹似乎沒有覺察到李自成的不快,急切進言:“大王!戰機稍縱即逝。末將不累,願即刻領兵出征!”
“哦?”
李自成故作不解,問道,“既然趙將軍這麼篤定,那試問崇禎為何禦駕親征,還涉險住在福王府?”
趙鷹分析道:“崇禎禦駕親征,其一,此前親征遼東僥幸成功,其好大喜功秉性愈發膨脹。彼時,有洪承疇統軍,麾下擁兵三十萬,崇禎不過坐享其成,卻貪天之功為己有。
且此役致使十幾萬軍隊喪生,實乃草菅人命。他隻圖虛名,不顧將士死活,此番再度親征,亦是其好大喜功之舉的延續。”
“其二,他是覬覦福王的財富。崇禎生性貪婪,此前便屢屢抄沒官員、勳貴之家,如今又將目光投向藩王的銀子。他不顧叔侄情分,隻為填滿自己的私欲,足見其貪婪無度。”
“所以,我軍必須從速行動。若崇禎將福王逼至絕境,福王本就素有反心,屆時恐會狗急跳牆。一旦福王先發製人,拿下崇禎,我軍便會失去先機,陷入被動。”
“闖王,攻下洛陽對我軍益處極大。倘若能活捉崇禎,大明必將陷入混亂。太子尚且年幼,為穩固統治,朝廷必然不敢輕舉妄動、大動乾戈。
如此,我軍便能輕而易舉地拿下河南之地,進而進軍陝西。待陝西平定,便有機會一路北上,直搗北京城,成就霸業。此乃天賜良機,萬不可錯過。”
李自成聽聞趙鷹的分析,瞬間心動,決意出兵。
然而,他轉念一想,趙鷹近來戰功赫赫,在軍中威望日盛,幾乎要超越自己。
若再讓其拿下洛陽,日後恐難以駕馭。
沉吟片刻後,李自成道:“本王決定親率三十萬大軍攻打洛陽,趙將軍繼續圍攻開封,一個月拿下開封,意下如何?”
帳內眾將麵麵相覷。
開封城高牆厚,一月內攻下談何容易?
這分明是故意為難趙鷹。
出乎所有人意料,趙鷹竟爽快答應:“闖王放心,某必不負所托!某不僅要圍攻開封,還要將這個方向,朝廷派往洛陽的援兵,全部堵截。為大王拿下洛陽,儘一點綿薄之力。”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李自成大喜,舉杯道,“劉宗敏將隨我出征,田見秀負責糧草調度。其餘諸將各司其職,三日後大軍開拔,一舉成就大業!”
眾將齊聲喝彩,帳內氣氛再次熱烈起來。
······
宴會結束,趙鷹剛準備休息,隨從前來稟報,稱宋獻策來訪。
“快請!”
入座奉茶,寒暄數語後,宋獻策低聲道:“趙將軍,今日為何答應繼續圍攻開封?洛陽才是大功所在,你就這麼放棄了?”
趙鷹一聽,便知是李自成派宋獻策前來試探,他故作無奈神態,卻異常堅定道:“某與闖王結拜時就曾立誓,要與闖王榮辱與共,助他成就霸業。洛陽固然是大功所在,可開封也是要地。某守在這兒,朝廷官兵休想援助洛陽。為闖王解決後顧之憂,何嘗不是大功······”
宋獻策撚著胡須道:“將軍與大王兄弟情深,令人羨慕。隻是······”
他突然壓低聲音道,“大王近來似乎對將軍頗為忌憚啊!”
趙鷹心中冷笑,麵上卻露出震驚之色:“軍師此言差矣!闖王待我如親弟,何來忌憚?”
宋獻策意味深長地笑了笑:“將軍忠厚,宋某佩服。隻是人心難測,將軍還需多加小心。”
趙鷹正色道:“軍師好意,趙某心領。但請勿再言此類話語,若被闖王知曉,恐生誤會。”
宋獻策見狀,隻得拱手告辭。
待他走後,趙鷹臉上的忠厚表情瞬間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