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鼓剛過,禦門外的大院內已站滿了,等候上朝的文武百官。
今日是崇禎帝禦駕親征,平定河南流寇後的第一次早朝,誰都知道必有大事宣布。
“陛下駕到······”
隨著司禮監太監王承恩尖銳的唱喏聲,崇禎皇帝身著十二章袞服,頭戴翼善冠,龍行虎步登上金台。
與出征前相比,他的麵容更加堅毅,眼角添了幾道細紋,卻更顯威嚴。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百官齊刷刷跪倒在地。
“眾卿平身。”
“謝陛下!”
眾臣起身,偷偷抬眼打量皇帝。
兩次禦駕親征,兩次敵軍都灰飛煙滅,兩次捉得賊酋,這樣的豐功偉績,和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比肩,也無可厚非。
此刻的崇禎,雖著朝服,卻仍帶著那股殺伐決斷的王者霸氣。
“朕離京伐賊期間,諸卿輔佐太子監國,朝政不紊,朕心甚慰······”
簡短的幾句開場白後,朱由檢話鋒一轉道,“今日是朕歸來的第一次早朝,自然有要事宣布。”
禦門前頓時鴉雀無聲。
“後金雖亡,餘孽未清。多爾袞逃往朝鮮,福臨藏身蒙古,這事朕需要個說法。”
崇禎目光如電,掃過群臣,嚴肅道,“朕已決定,派使者前往朝鮮和蒙古問責,諸卿可有異議?”
此言一出,文官隊列中立刻有人倒吸涼氣。
劉宗周出列奏道:“陛下,朝鮮素來恭順,若遣使嚴責,恐傷兩國和氣······”
“恭順?”
崇禎冷笑一聲道,“自萬曆年間至今,朝鮮先是背明投金,後又首鼠兩端,甚至派兵援清打我遼東。朕平定流寇、剿滅後金已近一年,其國使節何在?貢表何來?”
劉宗周被問得啞口無言,訕訕退下。
“朕清楚,在諸卿眼中,朝鮮和蒙古偏遠、荒蕪,我朝鞭長莫及。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把他們當個屁放了,但這種心態要不得。諸卿彆好了傷疤忘了痛!彆忘了數百年前的蒙古韃子的殘忍,也彆忘了建奴的七大恨。”
這話如同當頭棒喝,瞬間打醒了他們。
數百年前,蒙古人入主中原,殺害了多少百姓。
而建奴又是用七大恨立誓,將遼東生靈塗炭,若非陛下橫空出世,建奴又是中原百姓的噩夢。
“陳新甲!”
“臣在!”
“朕決定派你為欽差大使,持朕手諭去見朝鮮國王,告訴他,一個月內不交出多爾袞,朕就派水師去拿人!至於用什麼方式拿,讓他自己掂量。”
“臣定不辱使命!”
陳新甲高聲應道,心中暗喜,這可是立大功的機會。
朱由檢還是相信陳新甲的外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