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陽太學廣場的晨霧被讀書聲驅散時,嬴傒正站在新落成的玻璃棱鏡陣前。七丈高的棱鏡柱在晨光中折射出七彩光廊,將《格物致知》的篆字投影在青磚地麵,與遠處太學鐘樓的銅鐘聲交織成趣。他掀開玄色學袍,看見三十餘名弟子正圍著棱鏡陣討論,玻璃放大鏡與量器在他們手中閃爍,宛如一群探索星辰的信徒。
"公子,"李明從光廊中走出,額角沾著石英砂粉末,"按您說的"光的色散"原理,已調試出七色彩帶,但舊貴族派門客來鬨,說"炫光惑心,有違天道"。"他指向廣場邊緣的人群,幾個穿深衣的儒生正持竹簡慷慨陳詞。
嬴傒踏過光廊,玻璃靴底在折射的光斑上留下清響。他走近時,聽見一個儒生高嚷:"昔孔子問禮於老子,何曾見此妖器亂目?今嬴傒以玻璃炫光,分明是要迷亂學子心智!"話音未落,棱鏡陣突然轉動,一道強光掃過儒生的竹簡,將上麵的"天道"二字照得透亮。
"先生且看,"嬴傒拾起一枚掉落的玻璃棱鏡,陽光透過棱鏡在掌心投下彩虹,"此非妖器,是"天鏡棱鏡","他指向光廊儘頭的日晷,"光由七色組成,如日月星辰各有軌跡,"想起穿越前在物理課上的實驗,他提高聲音,"孔子若見此,恐會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何況見光之道?"
儒生冷笑:"強詞奪理!光乃天道所賜,豈容人工分解?"
"能否分解,試了便知。"嬴傒示意弟子王猛。少年上前轉動棱鏡陣的基座,七彩光帶隨之移動,在廣場石牆上拚出太學的校徽——蒙氏雷紋與玻璃鼎的組合。圍觀學子爆發出歡呼,幾個大膽的弟子竟用玻璃筆在光帶上描摹。
"這...這是妖法!"儒生們連連後退,撞倒了攜帶的青銅禮器。
"此乃格物,"嬴傒走到棱鏡陣中心,陽光在他周身形成光暈,"太學弟子已用此陣證明:光非一色,地非平麵,"他的聲音壓過喧鬨,"當你們還在背誦"天圓地方",我的弟子已在計算地球周長。"
午後的陽光穿透棱鏡陣,照在正在演示地圓說的沙盤上。嬴傒看著弟子們用玻璃球和蠟燭模擬日月運行,突然想起大學天文館的場景。那時他隔著玻璃穹頂觀看,如今卻在兩千年前的土地上重現這一切。"注意燭火角度,"他指導道,"這是模擬太陽直射點移動。"
王猛突然指著玻璃球上的標記:"公子!按此推演,南邊的夷洲應比鹹陽更熱,"少年的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和張騫使者說的一樣!"
嬴傒點頭,玻璃鎮紙在沙盤上投下方正的陰影。他想起張騫帶回的夷洲見聞,心中泛起一絲激動。這種跨越時空的知識印證,讓他掌心的玻璃鎮紙都仿佛有了溫度。
黃昏時分,胡亥的鑾駕意外抵達。少年皇帝被光廊的奇景吸引,徑直闖入時險些撞上旋轉的棱鏡柱:"皇兄!這...這光會跑!"他的鎏金冠冕被光帶染成七彩,"比鹹陽宮的夜明珠好玩百倍!"
"陛下,"嬴傒遞過一副玻璃護目鏡,"此乃"格物之鏡","他指向光廊儘頭的刻度盤,"弟子們用它測算太陽高度,"想起穿越前的日晷原理,他補充道,"比觀星授時更精準。"
胡亥戴上護目鏡,突然指著玻璃球模型:"這球...像個雞蛋!"
"陛下聖明,"嬴傒微笑,"此乃"天球模型",地如球,海如蛋清,"他的聲音陡然溫和,"待熾兒皇子長大,便可學這"雞蛋裡的乾坤"。"
夜風漸起,吹動棱鏡陣的風鈴。嬴傒站在光廊中央,看著弟子們用玻璃棱鏡分解月光,突然聽見李明的歡呼:"公子!月光也能分七色!"
月光透過棱鏡,在石牆上投下淡藍的光帶。嬴傒望著這跨越千年的光學現象,心中百感交集。他想起穿越初至時,在鹹陽街頭仰望的同一輪明月,那時隻覺宇宙浩瀚,如今卻能解析其光芒的奧秘。
"公子,"熊渠帶著舊貴族闖入,青銅拐杖戳在光廊邊緣,"你這棱鏡陣...是要動搖國本嗎?"
"國本?"嬴傒轉身,光帶在他眼中跳躍,"國本在民心,在真知,"他指向正在記錄數據的弟子,"當他們用玻璃棱鏡算出曆法誤差,當他們用光學原理改良農具,"他的聲音在晚風中顯得格外堅定,"這才是大秦的萬年國本。"
熊渠看著光廊中閃爍的智慧之光,突然想起自家祠堂裡蒙塵的竹簡。那些古老的文字在棱鏡光芒的映照下,顯得如此陳舊。他默默地退後,拐杖在青磚上劃出刺耳的聲響。
三日後,胡亥下旨:"玻璃棱鏡陣為太學聖物,設專官守護。"嬴傒展開玻璃詔書時,陽光透過上麵的"格物"紋鏤空,在棱鏡陣的光廊中投下斑駁的光影。他看見嬴熾正牽著胡姬的手,在光廊中追逐跳躍的光斑,孩子的笑聲與弟子們的討論聲交織,宛如一曲科技傳承的交響樂。
當第一盞玻璃燈在棱鏡陣亮起時,嬴傒看見王猛正用棱鏡分解燈光,試圖尋找"第八種顏色"。少年專注的側臉在光帶中忽明忽暗,眼中閃爍著對未知的渴望。嬴傒知道,這玻璃棱鏡陣不僅是學術的象征,更是文明的火炬——當弟子們在光廊中探討地圓說、爭論光的本質,大秦的知識疆域,正在這七彩光芒的照耀下,向更廣闊的天地拓展。
那些在太學廣場上閃爍的玻璃棱鏡,終將如星辰般,照亮每一個探索真理的靈魂,讓這個因科技而改變的帝國,在科學與文明的交織中,迎來真正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盛世。而嬴傒站在光廊中央,仿佛看見未來的畫卷在棱鏡光芒中緩緩展開,那是一個充滿智慧與理性的大秦,在玻璃與光的交響中,走向千秋萬代。
喜歡大秦海晏:嬴傒複辟記請大家收藏:()大秦海晏:嬴傒複辟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