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兩次上山,帶回來的野菜和野生山藥,總算是暫時緩解了張家迫在眉睫的斷糧危機。
摻著糠麩煮出來的糊糊,雖然依舊難以下咽,但至少能讓肚子裡有點東西墊著,不至於餓得前胸貼後背。
孩子們夜裡哭鬨的聲音也少了些。
但張大山的心裡,卻絲毫不敢放鬆。
光靠這些東西,是遠遠不夠的。
野菜刮油,山藥頂餓卻缺油水。
全家人,尤其是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們,還有他這個需要儘快恢複的“病人”,都急需真正的、能補充體力的“硬貨”——肉食。
哪怕隻是一點點肉腥,一點點油脂,都能給這具虛弱的身體,帶來巨大的能量。
可是,肉從哪裡來?
主動進山打獵?
彆說他現在這副病弱的身子骨,根本沒有力氣去追逐野獸。
就算有力氣,家裡連一把像樣的弓箭或者獵刀都沒有。
那把鏽跡斑斑的鐮刀和木棍,對付一下灌木雜草還行,真要遇到稍微凶猛點的野獸,比如上次那頭野豬,純粹是送死。
看來,隻能另想辦法了。
張大山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片看似枯寂、實則蘊藏著生機的青石山。
他想起了之前兩次上山時,看到的那些動物活動的痕跡。
草叢裡被踩出的小徑,樹乾上被啃食的印記,還有地上散落的各種糞便……
這說明山裡的野物並不少。
兔子、野雞、甚至可能還有竹鼠、獾子之類的小型野獸。
既然主動出擊不行,那……能不能守株待兔?
設置陷阱。
這個念頭,如同閃電般劃過他的腦海。
《天工開物》裡,似乎也零星提及過一些民間捕獵的器具和方法。
再加上他前世從各種求生節目、書籍裡看來的那些五花八門的簡易陷阱知識。
或許……可以一試?
說乾就乾。
他顧不上身體的疲憊,立刻開始行動起來。
製作陷阱,首先需要合適的材料。
他讓鐵牛和石頭,去附近的山坡上,砍伐一些富有彈性、不易折斷的細長樹枝如柳樹、桑樹枝條)。
又要他們收集大量堅韌的、不易被掙斷的藤蔓,以及一些柔韌的樹皮纖維。
他自己則拖著虛弱的身體,在棚屋周圍搜尋著大小合適、形狀扁平的石塊,以及一些用來製作觸發機關的小木棍。
材料準備齊全後,他開始手把手地教兩個兒子製作最簡單的兩種陷阱。
一種是套索陷阱。
利用彈性樹枝的繃緊力。
將處理過的藤蔓,用石頭刮去毛刺,用泥水浸泡去除氣味,做成一個可以滑動的活扣繩套。
再用幾根精心削製的小木棍,搭成一個極其靈敏的觸發機關,比如簡單的“4”字套。
將繩套巧妙地布置在觸發機關上。
隻要有兔子或者野雞之類的動物,從下麵鑽過或者踩到觸發機關。
繃緊的樹枝就會瞬間彈起,拉緊繩套,將其牢牢套住。
另一種是壓石陷阱。
相對更簡單一些。
找一塊足夠重的扁平石板。
用三根小木棍,同樣是“4”字結構,將其傾斜著支撐起來。
在最下方那根支撐棍的旁邊,放上一點誘餌。
隻要有小鳥或者老鼠、竹鼠之類的小動物,被誘餌吸引,鑽進去啄食或啃咬。
稍稍觸碰到那根支撐棍,平衡就會被打破。
沉重的石板便會“啪”地一下砸下來,將獵物壓在下麵。
這兩種陷阱,結構都不複雜,製作材料也都是就地取材。
唯一考驗的,就是製作者的耐心和手藝。
繩套要打得足夠光滑靈敏。
觸發機關要設置得恰到好處,既要穩定,又要一觸即發。
張大山耐心地給兒子們講解著每一個細節。
鐵牛手雖然有些笨,但力氣大,肯下功夫,負責處理那些需要力氣的活,比如砍樹枝、搬石頭。
石頭則手眼靈活,學東西快,很快就掌握了打活扣和搭設觸發機關的技巧。
父子三人,就在那破牛棚外的空地上,叮叮當當地忙活了大半天。
終於製作出了十幾個大小不一的套索陷阱和壓石陷阱。
雖然看起來都有些粗糙簡陋。
但張大山相信,隻要布置得當,總會有瞎貓碰上死耗子的時候。
接下來,便是布置陷阱。
這同樣是個技術活。
需要根據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選擇合適的地點。
張大山帶著兒子們,再次進入了青石山的山腳地帶。
他們仔細尋找著那些明顯的獸徑,如兔子、野雞等經常行走的路徑。
觀察著哪裡有新鮮的糞便或者爪印。
留意著哪些樹根下有被刨食的痕跡。
甚至還找到了幾個看起來像是兔子或者竹鼠的洞穴入口。
然後,他們將製作好的陷阱,小心翼翼地布置在這些最有可能出現獵物的地方。
套索陷阱,他們會選擇那些狹窄的獸徑,或者灌木叢的缺口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將繃緊的樹枝巧妙地隱藏在旁邊的草叢或樹枝中。
將繩套懸掛在離地麵不高不低的位置。
再用落葉和泥土,將觸發機關和周圍的痕跡仔細地偽裝起來,不留一絲破綻。
壓石陷阱,則主要布置在那些相對平坦、有小動物活動跡象的石塊旁邊,或者洞穴入口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