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說啥‘各不相乾’?簡直是大逆不道。”
另一個老漢也跟著說道:“就是。這要是傳出去,咱們青石村張氏的臉麵往哪兒擱?”
“這要是人人都學他這樣,動不動就跟爹娘分家、頂撞長輩,那這規矩還要不要了?這孝道還要不要了?”
“依俺看,就該讓族長出麵,好好管教管教他。殺雞給猴看,免得帶壞了村裡的風氣。”
在這些個受老傳統影響深的老人瞅來,張大山乾的這些事,已經是大大地犯了宗法禮教的忌諱。
不管起頭是啥,“不孝”這頂帽子,是摘不掉了。
他們更擔心的是,這種做法會壞了村裡頭固有的上下秩序和安穩。
除了這些個明明白白說好說歹的。
更多的村民,則是抱著一種又複雜又矛盾的心思。
他們既同情張大山一家的遭遇,也覺得老宅那邊確實是做得太過分了。
可同時呢,又對張大山這種差不多是“撕破臉皮”的硬氣做法,感到有些個不安和拿不準。
“唉,大山這事兒做得……太絕了點。”
在田埂上歇氣的孫二,對著旁邊的同伴說道。
“分家就分家吧,何必鬨得這麼僵呢?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往後還咋個處啊?”
他心裡頭想的,更多的是怕惹火燒身,或者影響到自個兒。
“可不是咋地。胳膊肘子終究是擰不過大腿的。他一個剛分家出來的窮家小戶,能鬥得過老宅那邊?還有那劉員外……”
同伴也小聲附和著,眼神裡帶著幾分不看好。
“俺瞅著啊,他這就是一時衝動。等日子過不下去了,還得回去求他爹娘。”
“到時候,丟人現眼的還是他自個兒。”
這些議論,聲音有高有低,有明有暗,像風一樣在村子裡頭傳。
自然也或多或少地,傳到了張大山一家人的耳朵裡。
王氏和花兒去溪邊洗衣裳的時候,就曾聽到過一些婦人的指點和議論。
聽到那些個同情的話,她們心裡頭會感到一絲暖和。
可聽到那些個指責她們“不孝”、“忘了本”的話時,她們又會感到委屈、難受,甚至生氣。
尤其是花兒,作為家裡的老大,心思本就細,聽到旁人說自家爹爹的不是,常常會紅了眼圈,回去之後悶悶不樂好半天。
鐵牛和石頭在地裡乾活的時候,偶爾也會聽到一些個鄰近田地裡傳來的閒言碎語。
性子沉穩的鐵牛大多時候會選擇不出聲,隻是手底下的力氣會使得更重些,好像要把那股子氣都撒在那些個強石頭上。
而石頭呢,則會氣得臉通紅,好幾回都想衝過去跟人掰扯掰扯,都被鐵牛死死地給拉住了。
“爹說了,嘴長在旁人身上,隨他們說去。咱們過好自個兒的日子就行了。”鐵牛總是這麼勸弟弟們。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