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兩銀子。
當張大山將那個裝滿了碎銀和成串銅錢、沉甸甸的布袋,再次放到自家那張簡陋的矮木桌上時。
整個棚屋裡的空氣,似乎都因為這筆“巨款”而變得灼熱起來。
王氏和孩子們再次圍了上來,眼睛瞪得溜圓,緊緊盯著桌上那堆散發著誘人光澤的錢幣。
雖然沒有上次空想中那一百多兩那麼誇張。
但這二十八兩,對於這個剛剛從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絕境中掙紮出來的家庭來說,依然是一筆足以改變命運的財富。
“這……這次……賣了這麼多?”
王氏的聲音帶著難以置信的顫抖,她小心翼翼地伸出手,輕輕觸摸著一塊碎銀子,冰涼的觸感才讓她確認這不是在做夢。
“嗯。”張大山用力點頭,臉上洋溢著激動和自豪。
“咱們的藥材,炮製得好,趙掌櫃很滿意,給的價錢自然就高。”
“而且,爹已經跟趙掌櫃說好了,以後咱們采挖炮製的藥材,他都要,還會給公道價錢。”
“咱們家,總算……有穩定的進項了。”
穩定的進項。
這五個字,如同最溫暖的陽光,瞬間驅散了王氏心中最後一絲因為貧窮而積壓的陰霾。
她再也忍不住,捂著臉,喜極而泣。
這意味著,他們不用再像以前那樣,吃了上頓愁下頓,時刻活在斷糧的恐懼之中。
意味著,孩子們可以不再挨餓受凍,能像個正常的孩子一樣成長。
意味著,這個家,是真的有奔頭,有希望了。
孩子們或許還不能完全理解二十八兩銀子到底意味著什麼。
但他們能感受到娘親喜悅的淚水,能感受到父親話語中那份前所未有的底氣。
他們也跟著歡呼雀躍起來,圍著桌子又蹦又跳。
“太好了。以後是不是不用天天喝野菜糊糊了?”柱子第一個喊道。
“是不是能穿新衣服了?”丫丫也期待地問。
“都有,都會有的。”張大山笑著,挨個摸了摸孩子們的頭。
巨大的驚喜過後,是冷靜而細致的規劃。
張大山深知“錢要花在刀刃上”的道理。
這二十八兩銀子,看著不少,但對於一個要養活十口人、並且百廢待興的家庭來說,每一文錢都必須精打細算。
他和王氏秉燭夜談,仔細商量著這筆錢的用途。
他們一致認為,首要的任務,就是徹底解決眼下最迫切的溫飽問題。
必須保證全家人,尤其是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們,能吃飽、穿暖。
這是活下去、發展下去的基礎。
於是,他們決定,拿出大部分錢,用於購買生活必需品。
剩下的,則要仔細存起來,作為應急儲備。
第二天,張大山便再次帶著鐵牛和石頭,趕著從村裡租借來的牛車,信心滿滿地前往臨水鎮。
這一次,他們的目標不再是賣東西,而是——采購。
他首先來到鎮上最大的糧店。
想起過去幾個月那饑腸轆轆、糠麩野菜都舍不得吃的日子,他豪氣地一揮手。
“老板,給俺來五百斤粟米,三百斤糙米,再來一百斤黃豆。”
他沒有買更精貴的白麵,依舊選擇了耐放、頂餓的粗糧。
但這個數量,卻足以讓全家十口人,在省吃儉用的前提下,安安穩穩地吃到下一個收獲季了。
看著那一個個被裝得鼓鼓囊囊、沉甸甸的糧袋被搬上牛車。
張大山、鐵牛、石頭父子三人的心裡,都充滿了前所未有的踏實感。
倉裡有糧,心中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