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周先生那番推心置腹的長談,如同撥雲見日,讓張大山心中豁然開朗。
他明白了,想要在這個複雜的鄉村社會裡立足,光有埋頭苦乾的力氣和改變現狀的知識還不夠。
還需要懂得審時度勢,需要運用策略和手腕,需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同時也要讓那些心懷惡意的人,知道厲害,不敢輕易招惹。
從周先生家回來後,張大山的行為處事,明顯比以前更加沉穩和……內斂了。
他不再像之前那樣,偶爾還會因為憤怒而與人發生激烈的言語衝突。
麵對村裡的流言蜚語,或者某些人不懷好意的目光,他大多時候都選擇了一笑置之,或者乾脆視而不見。
他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實實在在的生產和建設中。
帶領著兒子們精心照料著田地裡的莊稼。
按部就班地采藥、炮製、釀酒、製醬。
有條不紊地製作著蓋新房所需的改良土坯。
同時,他也開始有意識地,實踐著周先生“爭取人心,分化對手”的建議。
他沒有忘記之前對張河的承諾。
在一個農閒的下午,他真的將張河叫到了自家棚屋裡。
耐心地,將自己製作曲轅犁時的一些關鍵尺寸和技巧,“指點”給了他。
雖然隻是口頭傳授,並未涉及核心圖紙和鐵匠打造的細節。
但對於卡在瓶頸、苦苦仿製不得其法的張河來說,已是醍醐灌頂,勝過千金。
張河感激涕零,連連保證以後一定唯張大山馬首是瞻。
對於曾經雪中送炭的趙嬸一家。
張大山也讓鐵牛送去了一些醃製好的兔子肉,聊表謝意。
趙嬸一家自然是推辭不過,收下後更是將張家的恩情牢牢記在了心裡。
他用這些細微之處的善意和回報,區分著敵友,也悄然改變著一部分村民對他的看法。
當然,對於那些本就心懷惡意,或者屢教不改的人,張大山也絕不會再有半分的客氣和忍讓。
機會,很快就來了。
這天,石頭去山腳下檢查之前布置的幾個套索陷阱。
走到其中一個陷阱附近時,卻發現原本應該隱藏在草叢中的觸發機關,被人動過了。
旁邊的地麵上,還留下了幾個清晰的、明顯不屬於他們家人的腳印。
而陷阱本身,空空如也,連誘餌都不見了。
很顯然,是有人發現了這個陷阱,並且……捷足先登,偷走了可能存在的獵物,或者乾脆破壞了陷阱。
石頭立刻就想到了那個賊眉鼠眼、手腳不乾淨的孫二。
他氣衝衝地跑回家,將情況告訴了父親。
張大山聽完,眼中閃過一絲冷厲的光芒。
又是這個孫二。
看來上次的教訓還不夠深刻。
老虎不發威,真當他是病貓了?
他知道,對付這種無賴小人,一味的忍讓隻會讓他更加得寸進尺。
必須給他一個足夠深刻的教訓,讓他知道厲害,也讓村裡其他那些蠢蠢欲動的人看看清楚。
但他並沒有立刻帶著兒子們氣勢洶洶地去找孫二算賬。
那是莽夫所為,容易落下口實,反而可能被張有德抓住把柄。
他沉思片刻,心中已有了計較。
他讓石頭先不動聲色,裝作什麼都不知道。
然後,他自己則去後山,砍了幾根柔韌結實的青藤回來。
又找出一些上次采藥剩下的、氣味比較特殊的草藥。
他將這些草藥搗爛,取其汁液,小心地塗抹在那些新搓好的青藤繩套上。
做完這一切,他帶著石頭,再次來到了那個被破壞的陷阱附近。
他沒有修複原來的陷阱。
而是在旁邊不遠處,一個更加隱蔽、也更像是兔子或野雞必經之路的地方。
重新布置了一個看起來更加“專業”、也更加“誘人”的套索陷阱。
這一次,他特意將繩套做得更大了一些,觸發機關也設置得更加靈敏。
最關鍵的是,他在繩套和周圍的地麵上,都塗抹了那種帶有特殊氣味的草藥汁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