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長子鐵牛是張大山身邊那座沉默而可靠的靠山。
那麼次子石頭,則更像是一陣難以捉摸、卻又充滿活力的山風。
這小子,今年十六歲,正是半大不小、貓狗都嫌的年紀。
他不像大哥那樣沉穩踏實,也不像三弟小山那樣文靜好學。
他骨子裡,似乎天生就帶著一股子躁動和對外部世界的好奇。
乾活的時候,他也會賣力氣,但眼神總是忍不住四處瞟。
看到天上的飛鳥,他會想知道它們能飛多遠。
看到河裡的遊魚,他會琢磨著用什麼法子能撈上來。
聽到遠處傳來的模糊吆喝,他會豎起耳朵猜測是不是有貨郎經過。
他的心思,似乎總有一半,飄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之外。
對於石頭的這種“不安分”,張大山以前或許會覺得頭疼,甚至會嗬斥他不務正業。
但現在,擁有現代靈魂的李明,卻從這小子的躁動中,看到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那是機靈,是敏銳,是對新事物的好奇心,是一種尚未被束縛的、鮮活的生命力。
尤其是在辨識和處理藥材的過程中,石頭所展現出的那種超乎常人的觀察力和記憶力,更是讓張大山暗暗稱奇。
這小子,腦子轉得快,學東西也快,就是性子野了點,需要好好引導。
不能像對待鐵牛那樣,隻讓他埋頭乾力氣活。
得給他找點能發揮他特長,又能讓他看到“外麵世界”的事情做。
或許……學做買賣是個不錯的方向?
張大山心中漸漸有了計較。
他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觀察和引導石頭。
比如,在處理那些陷阱捕獲的野兔或者野雞時。
他會故意問石頭:“你看這隻兔子,皮毛色澤怎麼樣?大概能值多少錢?”
“這野雞的羽毛倒是挺漂亮的,你說能不能賣給鎮上做毽子或者裝飾?”
石頭一開始隻是覺得好玩,隨口猜測。
但問得多了,他也開始留心觀察起來。
他會仔細比較不同兔子皮毛的光澤和厚度。
會琢磨著哪種羽毛更鮮亮、更完整。
甚至會根據獵物的大小和肥瘦,在心裡估摸著大概能換多少斤糧食。
張大山看在眼裡,並不點破,隻是偶爾會糾正他明顯錯誤的判斷,或者給他講一些關於皮毛藥材粗淺的估價常識。
機會,在又一次積累了足夠數量的炮製藥材後到來了。
張大山決定再次前往臨水鎮,與趙四海進行交易。
這一次,除了力氣擔當鐵牛之外,他還點名要石頭一起去。
“石頭,你小子不是一直想去鎮上開開眼界嗎?”
“今天就讓你跟著去見識見識。”
“不過可說好了,不準惹禍,多看,多聽,少說話。”
“哎。知道了,爹。”
石頭興奮得一蹦三尺高,連聲答應。
去鎮上的路,他似乎都走得比平時輕快許多。
到了悅來客棧,與趙四海的交易過程,張大山有意讓石頭全程在旁邊觀看。
他甚至在與趙四海討價還價時,偶爾會停下來,用眼神示意石頭注意觀察對方的表情和反應。
或者在清點銀錢時,故意讓石頭在旁邊跟著數數,核對賬目。
石頭雖然大部分時間還是似懂非懂。
但他那雙機靈的眼睛,卻一刻也沒有停歇。
他看著父親如何介紹藥材的品質,如何不卑不亢地與那位看起來很厲害的趙掌櫃商談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