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台經過張大山巧手改良的織布機,無疑是給這個家增添了一件真正意義上的“利器”。
尤其是對於長女花兒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台效率更高的機器。
更像是一個能讓她施展天賦、證明自身價值的舞台。
自從掌握了腳踏提綜、雙手配合投梭打緯的新方法後。
花兒仿佛找到了新的樂趣。
她每天隻要一有空閒,就會坐到織機前。
那雙原本隻是做些縫補、擇菜的靈巧雙手。
如今在經緯線間靈活地穿梭、拍打,展現出驚人的熟練和韻律感。
腳下的踏板被她踩得富有節奏,“噠噠”的響聲清脆而悅耳。
手中的船型木梭如同遊魚般,在上下分開的經線間快速往返。
伴隨著筘板“哐當”一聲有力地打緊。
一寸寸嶄新的布匹,便在卷布軸上慢慢積累起來。
速度,比以前快了何止四五倍。
更重要的是質量。
因為使用了改良漚麻法處理過的、更細韌潔白的麻線。
再加上新織機更均勻的提綜和更有力的打緯。
織出來的麻布,質地明顯比村裡常見的那些粗麻布要細膩、平整得多。
雖然依舊是麻布的本色,帶著天然的米黃或淺褐色。
但布麵光滑,紋理緊密,觸手的感覺也不再像砂紙一樣粗糙剌人,反而帶著幾分麻類特有的、質樸的柔韌感。
這樣的布,無論是用來做貼身的裡衣,還是做外罩的衣衫,舒適度都大大提升。
王氏看著女兒織出的越來越好的布匹,臉上總是掛著欣慰的笑容。
“俺家花兒這手藝,真是沒得說。”
她常常這樣對張大山誇讚道,“這布,比鎮上布莊裡賣的那些中等麻布也不差啥了。”
張大山看著那越積越多的、品質上乘的布匹,心裡也開始活絡起來。
自家人穿用,自然是綽綽有餘了。
剩下的這些,能不能……拿出去賣錢呢?
麻布雖然不如棉布、絲綢金貴。
但也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自家這種改良過的、品質遠超普通粗麻的“精麻布”,在市場上應該會有一定的競爭力。
價格隻要定得比普通粗麻高一點,比細棉布低一些,說不定能找到銷路。
這也是一條增加家庭收入的好路子。
他將這個想法跟王氏和花兒商量了一下。
王氏有些猶豫:“當家的,咱們自家織的布,能賣得出去嗎?彆讓人笑話。”
她還是有些不太自信。
倒是花兒,在經曆了上次父親為她強硬拒絕劉員外之後,性子似乎也變得更大膽、更自信了一些。
她對自己的手藝也有信心。
“爹,娘,俺覺得可以試試。”
她開口說道,“咱們這布,確實比村裡彆人家織的好多了。”
“拿到鎮上去,說不定真有人願意買呢。”
“要是能賣出去,換點錢回來,也能幫家裡減輕點負擔。”
看到女兒如此有信心,張大山很是欣慰。
“好。那就試試。”
他拍板決定,“等下次去鎮上送藥材的時候,就帶上一匹布去試試水。”
他讓花兒將最近織好的、品質最好的一匹布,大約有兩丈多長,仔細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