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山堅守原則,再次將原生家庭試圖進行情感綁架的企圖拒之門外。
這件事情,如同之前的幾次衝突一樣,很快就在村裡傳開了。
有人佩服張大山的硬氣和清醒。
也有人覺得他太過絕情,不念舊惡,連老父親的麵子都敢駁。
但無論如何,“張大山不好惹”的印象,算是徹底深入人心了。
連帶著,對西頭那個嶄新的院落,村民們也多了一份敬而遠之的心態。
除了少數幾個真心交好的幾個鄰居,大多數人都不願輕易去招惹這個看起來越來越“有本事”也越來越“有脾氣”的家庭。
這種微妙的變化,自然也落在了村長張有德的眼裡。
他原本還指望著,能利用村裡的輿論壓力,或者挑唆張老漢、張婆子去鬨事,給張大山製造點麻煩,讓他知道誰才是村裡的主事人。
卻沒想到,這張大山油鹽不進,軟硬不吃。
連親爹親自出馬打“親情牌”,都被他幾句話頂了回去。
這讓張有德感到非常惱火,也越發覺得張大山是個巨大的威脅。
這小子,不僅翅膀硬了,心也硬了。
再這樣放任他發展下去,自己在村裡的威信何在?
更重要的是,那架嘩嘩轉動的水車,還有那片長勢喜人的莊稼地,無時無刻不在刺激著他的神經。
那是實實在在的好處啊。
憑什麼就讓他張大山一家獨占了?
不行。
必須得想個辦法。
既然硬的不行,軟的也不行。
那就來點“名正言順”的。
張有德思來想去,最終將目光,再次鎖定在了“水”上。
這天,他以“商議村中水利及用水規矩”為名,召集了村裡幾位有頭有臉的族老,以及各房的代表,在祠堂裡開了個會。
會上,張有德先是痛心疾首地講述了今年開春以來天氣偏旱,以及合理利用水源對全村生計的重要性。
然後,他話鋒一轉,便“不經意”地提到了張大山家的水車和新挖的水井。
“咱們村西頭大山家,去年弄了個水車,又挖了口深井,這都是好事啊。”
他故作讚許地說道,“有了水,他家那幾畝爛地都變成了寶地,眼瞅著今年就能有好收成。”
“但是啊……”他拉長了語調,“這水,畢竟是咱們清河的水,是老祖宗留給咱們全村的。”
“他張大山一家用水方便了,可有沒有想過,這河道的水流就那麼大,他上遊取水多了,下遊會不會受影響?”
“還有他那口深井,挖得那麼深,會不會把他家附近彆人家淺井的水給吸跑了?”
果然,他這話一出,下麵立刻就有人開始交頭接耳。
尤其是那些自家田地也在下遊,或者住在張大山家附近的人,臉上都露出了擔憂的神色。
“是啊,村長說得有道理。”
一個與張有德走得近的族老立刻幫腔道,“這水資源是大家的,不能隻顧著一家方便,讓其他人吃虧啊。”
“依我看,就該定個規矩。”
另一個被劉員外暗中授意的人也開口道,“凡是取用河水灌溉,或者挖了深井自用的,都應該向村裡繳納一定的‘水錢’。”
“這錢呢,就用來維護河道,或者作為村裡的公積,將來誰家有困難了也能幫襯一把。”
“這樣才叫公平嘛。”
“對對對。這個主意好。”
立刻就有人附和起來,尤其是那些平日裡就對張大山家眼紅的人。
張有德見火候差不多了,便清了清嗓子,做出一副“從善如流”的樣子。
“嗯……大家說的,都有道理。”
“為了咱們青石村的長遠計,為了各家各戶都能公平用水。”
“我看,這個‘用水繳費’的規矩,倒是可以議一議。”
“至於這費用怎麼收,收多少,咱們可以再商量。”
“不過,像大山家那樣,用水量大的,又是水車又是深井的,理應多出一些,以示公允嘛。”
他輕描淡寫之間,就將矛頭再次指向了張大山。
而且,這次是以“全村公議”、“公平用水”的名義。
占據了道德和規矩的製高點。
這個消息,自然很快就傳到了張大山的耳朵裡。
是張河偷偷跑來告訴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