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舊歲的最後一抹餘暉沉入西山,當新年的第一縷晨曦染紅東方的天際。
青石村,這個偏僻而又古老的山村,便在一陣陣零星卻也喜慶的爆竹聲中,迎來了又一個嶄新的輪回。
對於村西頭張大山一家來說,這個新年,注定是他們有生以來,過得最舒心、最體麵、也最充滿希望的一個年。
不再有分家之初的饑寒交迫和惶恐不安。
不再有災年之時的勒緊腰帶和憂心忡忡。
如今的張家,新房矗立,糧倉充盈,各項產業初具規模,孩子們也一個個健康成長,各有所長。
這一切,都讓他們有足夠的底氣和心情,去好好地享受這個象征著團圓、喜慶和嶄新開始的傳統佳節。
除夕那晚的年夜飯,是王氏和花兒、巧巧婆媳三人,足足忙活了兩三天才準備出來的。
桌子上,擺滿了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佳肴。
一大盆肥豬肉,和新收的白菜剁餡包的、皮薄餡大的白麵餃子,熱氣騰騰,香氣四溢。
一隻用慢火精心燉煮的、肥碩的老母雞,早已燉得骨酥肉爛,金黃的雞湯上飄著一層誘人的油花。
還有一條從河裡捕來的、足有兩三斤重的大鯉魚,用豆醬和蔥薑蒜燒得濃香入味。
再加上幾盤用自家菜地裡的新鮮蔬菜和特色醬料精心烹製的小炒。
主食,則是用新打下來的、雪白噴香的稻米,混合著金黃的小米,熬得濃稠香滑的二米粥。
雖然依舊沒有山珍海味,但這份豐盛和實在,足以讓村裡絕大多數人家都羨慕不已。
一家十幾口人,圍坐在寬敞明亮的堂屋裡那張大八仙桌旁。
孩子們都穿上了花兒和巧巧趕製出來的新棉襖,小臉被爐火映得紅撲撲的,眼睛亮晶晶地盯著滿桌的美味,不住地吞咽著口水。
張大山看著眼前這幅其樂融融、溫馨祥和的景象,心中充滿了難以言喻的滿足和幸福。
他舉起酒碗,聲音洪亮地說道:
“孩子們,孩兒他娘,巧巧媳婦。”
“過去的一年,咱們家不容易,但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今天是大年三十,咱們一家人團團圓圓,吃頓好的,高高興興地,辭舊迎新。”
“爹祝願咱們這個家,在新的一年裡,日子越過越紅火,人丁越來越興旺,各項事業都能蒸蒸日上,更上一層樓。”
“也祝願咱們家的每一個孩子,都能身體康健,學業有成,本事見長,將來都能成為對家、對人有用的棟梁之才。”
“好。”孩子們齊聲歡呼,紛紛舉起手中的碗筷。
“謝謝爹。”“爹娘過年好。”“哥哥嫂子過年好。”
稚嫩的聲音裡,充滿了對新年的喜悅和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這頓年夜飯,吃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熱鬨,更加酣暢,也更加充滿了希望的味道。
守歲到半夜,孩子們才戀戀不舍地被趕去睡覺。
年初一一大早,整個張家大院便再次被孩子們興奮的拜年聲和歡笑聲所充斥。
張大山和王氏端坐在堂屋上首,接受著兒女們的磕頭拜年。
每一個孩子,都從父母手中接過了那份象征著祝福和期盼的、沉甸甸的百文錢壓歲錢。
小臉上都洋溢著幸福滿足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