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親自去鐵匠鋪,請來了德高望重的張老頭。
還特意將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和幫助他們的趙嬸、張河、錢大爺等幾戶交好的人家,都請到了家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當然,最不能少的,便是小山的恩師——周先生。
周先生在得知小山高中案首的消息時,也是激動得老淚縱橫,撫須長歎:“蒼天有眼,吾道不孤矣。”
他將小山視為自己平生最得意的弟子,也是自己一身學問和理想的傳承者。
如今弟子初戰告捷,一鳴驚人,他心中的欣慰和自豪,甚至比張大山這個做父親的還要濃烈幾分。
酒宴之上,周先生更是破天荒地,多喝了幾杯張家栓子釀的“青石春”。
他拉著小山的手,反複叮囑著,既有對弟子成就的嘉許,更有對未來更高挑戰的期盼和鞭策。
“小山啊,縣試案首,固然可喜可賀。然則,這僅僅是你科舉之路的開端,切不可因此而驕傲自滿,懈怠了學業。”
“府試之難,遠勝縣試百倍。能入府試者,皆是各縣童生中的佼佼者,個個都是滿腹經綸,胸有丘壑。”
“你若想在其中脫穎而出,順利通過,甚至再創佳績,就必須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下更深的苦功。”
“《四書》之精義,要反複研讀,務求融會貫通,了然於心。”
“製藝時文,更要勤加揣摩,不僅要合乎法度,更要言之有物,獨具匠心。”
“老夫這裡,還有幾部早年收藏的、關於府試策論的孤本,明日你便拿去,仔細研讀,定能有所裨益。”
周先生的話,如同一盞明燈,為小山接下來的備考之路,指明了方向。
也讓他那顆因為“案首”榮耀而有些微微飄浮的心,重新沉靜了下來。
是啊。
縣試案首,固然可喜。
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麵。
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那是一條漫長而又充滿了荊棘的道路。
稍有不慎,便可能前功儘棄,名落孫山。
他必須更加努力,更加專注,才能不辜負恩師的教誨,不辜負家人的期盼。
短暫的慶祝和喜悅之後,張家很快就恢複了往日的平靜和忙碌。
而小山的肩上,則又增添了一份沉甸甸的、名為“府試”的壓力。
府試,通常在縣試之後的一兩個月舉行,地點設在各府的府城。
青陽縣隸屬於南陽府,府城距離青石村足有兩百餘裡,若是步行,至少需要四五日的路程。
這意味著,小山不僅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更高難度的學業準備。
還要麵臨著長途跋涉、異地應考的諸多不便和挑戰。
張大山深知其中的艱難。
他將家裡其他所有的事務,都儘可能地攬了過來,或者交給了鐵牛和石頭負責。
隻為了能給小山創造一個最安靜、最不受打擾的學習環境。
王氏和花兒、巧巧,更是將小山的生活起居照顧得無微不至。
每日裡,變著花樣給他準備營養可口的飯食。
夜裡溫書時,也總會悄悄地給他送上一碗熱騰騰的雞湯或者蓮子羹。
她們用最樸素的方式,表達著對這個家未來的希望之星的無限關愛和支持。
而小山自己,也再次展現出了他那驚人的毅力和專注。
他將周先生贈予的那些關於府試的策論孤本,以及之前學習過的《四書》經典,都搬到了自己的小屋裡。
每日裡,除了吃飯睡覺,幾乎是足不出戶,將自己完全沉浸在了那浩如煙海的學問之中。
他研讀經義,揣摩文法,練習製藝,分析曆代名家的策論文章。
遇到不懂的地方,便立刻記錄下來,待下次去周先生那裡時,一一請教。
他的屋子裡,油燈常常會亮到深夜。
那瘦弱的身影,伏在簡陋的書桌前,奮筆疾書,或者凝神苦思。
在彆人看來,或許是枯燥而又艱苦的。
但在小山的心中,卻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
他知道,自己肩負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榮辱。
更是整個家族改變命運的希望。
張小山的眼中,燃燒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明亮、都要堅定的火焰。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