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試,正式開始了。
緊接著,便有身穿統一服飾的衙役,手捧著一遝遝印著墨字的試卷,開始在各個號舍之間穿梭分發。
小山的心,也隨著那越來越近的腳步聲,再次提到了嗓子眼。
他接過那份帶著油墨清香、卻又沉甸甸的試卷,目光迅速地在上麵掃過。
府試的第一場,依舊是以經義為主,但難度和深度,卻比縣試時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
四書義兩題,五經義一題。
每一題,都需要考生對相關的經文有著極其深刻的理解,並且能夠旁征博引,闡發出自己的獨到見解。
更讓小山感到壓力的是,在試卷的最後,竟然還有一道“試帖詩”的題目。
要求考生根據給定的題目和韻腳,作一首合乎格律的五言六韻或八韻排律。
這對於平日裡主要精力都放在經義和策論上的小山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他雖然也跟著周先生學過一些詩詞格律的基礎知識,但畢竟練習不多,算不上擅長。
他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先將那三道經義題目仔仔細細地看了兩遍。
第一道四書義,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題目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這一題,小山在周先生的輔導下,曾經做過類似的策論練習,心中倒也還算有幾分把握。
他略一思索,便已有了大致的破題思路。
第二道四書義,則出自《論語·為政》,題目是“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這一題,考察的是對儒家“德政”思想的理解,也算是中規中矩,難度不大。
第三道五經義,則有些出乎他的意料,竟然出自《尚書·大禹謨》,題目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這“十六字心傳”,乃是儒家心性修養的最高綱領,義理深奧,極難闡發。
小山看到這一題,眉頭不由得微微蹙起,感到了一絲棘手。
他沒有急於下筆,而是先閉上眼睛,將這三道題目的相關經文和周先生平日的講解,都在腦海中仔細地回顧了一遍。
然後,他才重新睜開眼睛,目光變得清澈而堅定。
他決定,先從自己最有把握的第一題入手。
他提起筆,飽蘸濃墨,在那張印著朱紅格子的考卷上,寫下了第一個字。
破題,要精準犀利,直指核心。
承題,要圓轉換順,承上啟下。
起講,要開宗明義,氣勢恢宏。
他牢記著周先生教導的那些製藝法度,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反複斟酌,力求完美。
他的思路,如同山澗的清泉,漸漸變得流暢起來。
那些曾經背誦過的經文,那些與恩師探討過的義理,那些自己苦思冥想得來的感悟。
此刻都化作了筆下一個個清秀而有力的文字,躍然紙上。
他寫得很快,也很穩。
狹小的號舍裡,隻剩下他筆尖劃過紙張時發出的、輕微的沙沙聲。
以及他那因為高度專注而顯得有些急促的呼吸聲。
窗外的陽光,漸漸從最初的熹微,變得越來越熾熱。
考場內,彌漫著一股汗水、墨汁和緊張情緒混合的特殊氣味。
有的考生,早已是滿頭大汗,抓耳撓腮,對著空白的試卷,一籌莫展。
有的考生,則眉頭緊鎖,苦思冥想,筆尖在紙上劃了又改,改了又劃,始終難以落定。
也有少數幾個看起來胸有成竹的考生,正奮筆疾書,神情專注,似乎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