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給他尋了筆墨紙硯。
雖然是最粗糙的草紙和劣質的鬆煙墨。
周文軒卻也視若珍寶,連聲道謝。
他就在堂屋角落裡那張小小的舊書桌旁。
仔仔細細地,開始謄寫和核算起來。
他寫字的速度雖然算不上特彆快。
但每一個字都寫得工工整整,清清楚楚,一筆一劃都透著股子認真勁兒。
遇到那些數目稍微複雜一些的加減乘除。
他還會拿出隨身帶著的一個小小的、磨得有些發亮的舊算盤。
那烏黑的算珠在他那雙略顯清瘦的手指撥弄下,“劈裡啪啦”地響個不停。
很快就能得出準確無誤的結果。
那份認真和細致,那份對數目的敏感和條理。
讓一旁偶爾過來看一眼的石頭,也是暗暗點頭,心裡頭對這個新來的“兄弟”又高看了一眼。
他知道,自家老爹這回,怕是真給家裡,也給村裡,尋摸來一個不可多得的“好幫手”了。
除了幫石頭抄寫核算賬目之外。
周文軒還主動承擔起了幫小山整理那些從縣城書鋪裡淘換回來的舊書典籍的活計。
小山雖然是個秀才,平日裡也最是愛惜書本。
可他畢竟年輕,心思也大多都放在了溫習功課和準備應考之上。
對這些整理歸類的雜事,卻不甚上心。
那些書簡,常常是東一堆西一摞的,翻看起來也頗為不便。
周文軒便將那些書,按照經、史、子、集的分類。
仔仔細細地重新整理了一遍。
遇到那些有殘損或者蟲蛀的地方。
他還用自己帶來的針線和特製的漿糊用麵粉和白芨熬的)。
小心翼翼地,將那些破損的書頁給修補了起來。
那份耐心和對書籍的敬愛,讓小山也是頗為感動。
對這個突然多出來的“堂兄”,也多了幾分親近和好感。
兩人偶爾也會在整理書籍的間隙。
探討一些書本上的學問,互相交流一下各自的讀書心得。
周文軒雖然學問不及小山精深,但也算是博聞強記。
對一些個曆史典故和詩詞歌賦,也頗有見地。
兩人一聊起來,倒也頗為投機,相談甚歡。
在村裡組織大家夥兒去修繕河堤或去平整道路的時候。
周文軒也會主動跟著鐵牛和柱子他們,一起去工地上。
他雖然乾不了那些挑土扛石的重活。
可幫著記錄一下各家各戶出的工分。
給那些不識字的村民念念張先生新近頒布的什麼“村規民約”。
在大家夥兒歇氣兒的時候,給大家夥兒講上一段從書上看來的曆史故事,或念上幾首有趣的詩詞歌賦,解解乏。
卻也還是綽綽有餘的。
有時候,他還會學著張大山的樣子,拿起鋤頭。
笨拙地,卻也異常認真地,跟著大家夥兒一起,挖幾下土。
雖然累得氣喘籲籲,滿頭大汗。
甚至手上還因為不習慣使力而磨出了好幾個明晃晃的血泡。
可他卻從未有過半句怨言,臉上也始終帶著一股子溫和而又堅韌的笑容。
周文軒的這些勤勉踏實、知書達理、又不怕吃苦受累的表現。
自然是都原原本本地,落在了張大山和王氏的眼裡,也或記在了他們的心裡。
王氏本就是個心善的,見這孩子如此懂事上進,又是個無父無母的孤兒,心裡頭更是喜歡得緊,也疼惜得緊。
每日裡都變著花樣地給他做好吃的,噓寒問暖,關懷備至。
還特意讓花兒和巧巧,用那新織的、最柔軟舒適的“精麻布”。
給周文軒從裡到外,趕製了兩身合體舒適的嶄新衣裳。
那份關懷,簡直比對自家親兒子還要上心幾分。
張大山雖然麵上不顯山不露水,可心裡頭,對這個主動送上門來的“便宜子侄”,也是越來越滿意了。
他瞅著,這周文軒不僅人品端正,知書達理,還有一股子讀書人特有的韌勁兒和不俗的見識。
更難得的是,他身上沒有那些窮酸秀才的迂腐和清高。
反而能放下身段,踏踏實實地從小事做起,不畏勞苦,也不怕丟麵子。
這樣的人,若是能好好培養一番,倒是一個可造之材。
他也開始有意識地,將一些更重要的、也更需要動腦筋的活計,交給周文軒去嘗試。
比如,讓他幫著石頭,一起核算水磨坊和榨油工坊對外加工糧食的收益和成本。
並讓他試著,提出一些關於如何降低耗損、提高利潤的建議。
比如,讓他跟著小山一起,將張大山平日裡那些關於農具改良、水利興修、新作物試種的“奇思妙想”。
都仔仔細細地記錄下來,整理成冊。
還比如,在他看到花兒布坊那邊,因為新招募的幫工多了,原料和成品的進出也頻繁了,賬目也開始有些混亂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便不動聲色地,對花兒提了一句。
“花兒啊,爹瞅著你那布坊,如今也漸漸有了起色。”
“可這賬目上的事兒,也不能馬虎了,得清清楚楚才行。”
“你那文軒兄弟,字寫得好,算術也精,人也細心。”
“不如就讓他先過去,幫著你把這布坊的進出賬目,都理順理順?”
他這話,說得是既自然,又意味深長。
花兒聽了,那張俏麗的臉蛋,不由得微微一紅。
心裡頭也如同揣了隻小兔子似的,怦怦亂跳。
她自然是明白父親話裡的意思。
也沒有拒絕。
隻是低著頭,輕輕地“嗯”了一聲。
於是,周文軒便又多了一份新的差事。
兼任“花兒布坊”的“賬房先生”和“技術文書”。
每日裡,他不僅要幫著花兒記錄那些五花八門的染料配方和染色試驗的數據。
還要仔仔細細地,將布坊每日購入的麻線數量、織出的布匹尺碼、以及或付給那些幫工婦人的工錢。
都一筆一筆記在本就不多的幾頁草紙上。
他乾得很認真,也很用心。
那清秀的字跡,那清晰的條目,那精準的數目。
讓原本對這些“柴米油鹽醬醋茶”之外的“俗務”有些頭疼的花兒。
也是暗暗佩服,也省心了不少。
兩人在這些日常的接觸和探討中。
彼此之間的了解也越來越深。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