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長,這村學裡的風氣,可就真是大變樣了。
以前那些在村裡頭橫衝直撞、無法無天的小“霸王”。
比如那王屠戶家那個長得牛高馬大、平日裡最是喜歡揪小丫頭辮子、搶彆家娃兒吃食的狗剩。
如今進了學堂,在周先生那嚴厲的目光和那柄從不輕易示人的戒尺的管束下。
也漸漸地,收斂了不少那股子野性。
雖然上課的時候,也還是會偶爾打個小瞌睡,偷偷地在底下跟同桌擠眉弄眼。
可至少,他不再敢公然頂撞先生,也不再敢隨意欺負那些比他弱小的同窗了。
甚至,有一次,張大山還親眼瞅見。
這狗剩在村口,竟然還知道把自己那隻剛從樹上掏下來的、還沾著泥的野果子,分了一半給一個比他小了好幾歲、正眼巴巴瞅著他流口水的小丫頭。
那小丫頭千恩萬謝地接過去,狗剩還學著大人的模樣,擺了擺手,粗聲粗氣地說道:“莫客氣,莫客氣,先生說了,要……要友愛同窗。”
還有那張河家那個平日裡最是調皮搗蛋、上房揭瓦無所不能的三小子栓柱。
以前可是個讓張河夫婦頭疼不已的“混世魔王”。
可自從進了學堂,認了幾個字,聽了周先生講的那些關於“孝悌忠信”的道理之後。
這小子,竟然也像是變了個人似的。
他不僅不再像以前那樣,整日裡隻知道在外麵瘋跑野玩了。
還會主動地,幫著家裡乾些力所能及的活計。
比如,去山腳下拾些乾柴,去河邊挑兩擔清水。
雖然乾得還是有些毛手毛腳,可那份心意,卻是實實在在的。
有一次,張河從地裡回來,累得腰都快直不起來了。
這栓柱小子,竟然還知道給他端上一碗晾好的涼茶,還學著大人的口氣說道:“爹,您辛苦了,喝口水解解乏吧。”
可把這張河給感動得,眼圈都紅了。
直拉著張大山的手,一個勁兒地道謝。
“張先生啊,俺……俺真是不知道該說啥好了。”
“俺家那栓柱,以前可是個油瓶子倒了都不知道扶一下的懶骨頭啊。”
“可自從進了您辦的這學堂,聽了周先生和周教習的教誨。”
“這孩子,就像是……脫胎換骨了一樣,懂事多了,也知道心疼人了。”
“這讀書識字,還真是……能改變人啊。”
這樣的變化,不僅僅發生在狗剩和栓柱這兩個“頑童”身上。
幾乎每一個進了學堂的娃兒,都在潛移默化中,發生著積極的改變。
他們開始知道,見了長輩要問好,受了人家的恩惠要道謝。
他們開始明白,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事兒能做,什麼事兒做不得。
他們那雙原本隻知道追逐嬉戲的眼睛裡,也漸漸地,多了幾分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憧憬。
這些細微卻又意義深遠的變化,讓整個青石村的村民們,都對這張先生興辦的蒙學堂,充滿了更深的敬意和感激。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