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這些姐妹們,辛辛苦苦忙活了好幾天,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心裡頭肯定也是不好受的。
周文軒在一旁,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裡。
他沉吟了片刻,開口說道:“花兒妹妹,巧巧嫂嫂,依我看。”
“這頭一批試點的活計,咱們還是得以鼓勵和引導為主。”
“那些紡得好、織得好的,比如張河嬸子和錢家嫂子她們,咱們不僅要足額給付工錢,還得當著大家夥兒的麵,好好地誇獎誇獎,甚至可以額外再給些獎勵,比如多給幾尺新染的彩線,或者幾塊咱們自家做的好點心。”
“讓大家夥兒都瞅瞅,這用心乾活,是能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的。”
“至於那些……嗯,質量稍稍差了一些的。”他頓了頓,斟酌著詞句。
“咱們也不能一下子就把人給打死了,傷了她們的積極性。”
“可以先把問題指出來,讓她們自個兒也瞅瞅,到底差在哪裡。”
“然後呢,再耐心地,幫她們分析分析原因,看看是哪個環節沒弄對,或者哪個地方還需要再下些功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工錢嘛,可以酌情地,少給那麼一點點,或者讓她們用那些紡壞了的線、織壞了的布料,折抵一部分原料的耗損。”
“也算是給她們提個醒,讓她們知道,這活計,不是那麼好糊弄的,得用心去做才行。”
“最要緊的,還是要讓她們明白,咱們這‘青石布藝’,將來是要做成大名堂的,這質量,就是咱們的臉麵,也是咱們的飯碗,半點都馬虎不得。”
周文軒這番話說得是既有原則,又有人情味。
也讓花兒和巧巧心裡頭,漸漸有了數。
於是,花兒便讓周文軒,把那幾位交回來的麻線或布匹質量不太好的婦人,都客客氣氣地請到了布坊裡頭。
她先是肯定了她們這段日子的辛苦。
然後,才指著那些有瑕疵的線和布,耐心地,將問題一一指了出來。
“李家嬸子,您瞅瞅您這絞麻線,這幾處是不是有些粗了,那幾處又有些細得快斷了?這樣紡出來的線,將來織布的時候,很容易斷頭,布麵也不平整。”
“還有王家妹子,你這匹布,是下了功夫了,可這布邊……是不是有些地方沒收緊,都鬆垮了?還有這布的密度,也稍微……嗯,稀疏了些,不夠咱們定的那個數。”
她說的都是些實實在在的問題,語氣也溫和,並沒有半分指責的意思。
那幾個婦人聽了,臉上都有些泛紅,也有些不好意思。
她們自個兒也知道,這活計乾得,確實是不如人家花兒姑娘和巧巧媳婦那般精細。
“花兒姑娘,俺……俺們知道錯了。”一個平日裡手腳就有些毛躁的婦人,紅著臉說道。
“俺們也是頭一回乾這細致活,手生得很,還請姑娘多擔待。”
“是啊是啊,往後俺們指定用心學,用心做,絕不敢再出這樣的岔子了。”其他幾個也都紛紛表態。
花兒見她們態度誠懇,心裡頭也鬆了口氣。
她知道,這些姐妹們,大多也都是些淳樸善良的,並不是存心想偷懶耍滑。
便又溫言安慰了幾句,鼓勵她們莫要灰心,往後多學多練,總能把這手藝給提上去的。
至於這工錢的結算,也照著周文軒先前說的法子。
對那些質量確實不過關的,酌情扣減了一些。
但也言明了,隻要她們肯用心改進,下次交回來的東西能達到標準,那布坊依舊會優先收購,絕不會虧待了她們。
這場小小的“質量風波”,總算是平穩地過去了。
可也給花兒和周文軒,提了個大大的醒。
這“家庭聯產合作”的模式,要想真正地長久推行下去。
光靠著大家夥兒的一時熱情,和她們這些管事兒的口頭叮囑,怕是還遠遠不夠。
必須得有一套更明確、也更嚴格的質量標準和獎懲製度才行。
不然,這人心一散,質量一下滑。
那好不容易才闖出來的“青石布藝”的名頭,怕是就要砸在自個兒手裡了。
兩人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一絲凝重和更深的思考。
喜歡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請大家收藏:()天工開物,我在古代養妻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