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原創獨發
青石村的冬天,因為有了那溫暖的煤火炕,總算是沒有那麼難熬了。
家家戶戶的屋裡頭,不再像以前那樣冷如冰窖,老人和孩子們也能睡上一個安穩覺。
可這日子一好,新的念想也就跟著冒了出來。
“當家的,你說這煤火炕是暖和,可咱們這做飯燒水的灶膛,還是老樣子啊。”
這日,王氏一邊往那煙熏火燎的老式柴火灶裡添柴,一邊對著張大山念叨。
“每日裡燒火做飯,那煙熏得人直流眼淚不說,還特彆費柴火。”
“如今村裡家家戶戶都盤了炕,燒的也都是那金貴的煤餅,這柴火到底不如以前那麼儘夠了。”
張大山聽著,也是點了點頭。
他知道,妻子說的在理。
傳統的柴火灶,灶膛大,煙道短,熱量大多都順著煙囪跑了。
不僅浪費,效率也確實低下。
“孩兒他娘,你說的這事,我也琢磨好些日子了。”張大山說道。
“這煤炭火力猛,耐燒,要是能用它來做飯燒水,指定比那柴火要強。”
“隻是……這煤,也是一頭會吃人的猛獸,得把它給伺候好了才行。”
他這句沒頭沒尾的話,讓王氏聽得有些不解。
接下來的幾日裡,張大山便又一頭紮進了他的“研發工房”。
他在紙上,反複地畫著一種能專門燒煤餅的、更省料、火力也更猛的新式煤火爐子。
圖樣漸漸清晰之後,他叫來了柱子和鐵牛。
“柱子,鐵牛,你們倆過來看。”
“爹這回,又琢磨出了個新家夥,專門用來燒煤做飯的。”
他把那畫好的煤火爐子圖樣,攤在兩人跟前,仔仔細細地講解起來。
“你們看,這爐膛要用耐火磚砌,底下是鐵爐篦子,前頭有小爐門。”
“這煙道呢,咱們不直接從爐膛頂上出去,而是讓它從爐膛後頭,先往下走,再在爐體裡頭,橫著盤上那麼兩圈,最後才從煙囪出去。”
“爹,您這法子高啊。”柱子先說道,“這煙道一盤,那熱氣可就都憋在裡頭了,指定省煤。”
“這鐵爐篦子和爐門,包在我身上。”鐵牛也拍著胸脯。
張大山的表情,卻變得嚴肅起來。
“這個爐子,省煤是其次。”
“最要緊的,是保命。”
他看著兩個兒子,一字一句地說道。
“你們要記住,這煤炭燃燒不充分時,會放出一種看不見、聞不著的‘毒氣’。”
“人要是夜裡在屋裡睡著了,吸多了這種毒氣,就會在睡夢中沒了性命。”
“這叫‘煤氣中毒’,是能滅人滿門的慘事。”
他這番話,讓鐵牛和柱子,都感到一陣後怕,臉色都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