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恩浩蕩,禦賜金匾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不僅在青陽縣和南陽府傳得沸沸揚揚,就連周邊的一些州府,也都有所耳聞。
一時間,“青石村”、“張大山”、“曲轅犁”成了許多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這名聲大了,帶來的不僅僅是榮耀和官府的庇護,還有實實在在的商機和……一些需要小心應對的“麻煩”。
前來青石村的人,比以往更多了。
有真心實意想學習曲轅犁製作技術,回去造福鄉裡的鄰縣官吏或開明鄉紳。
他們往往會備上厚禮,言辭懇切,希望能得到張大山的指點。
也有一些嗅覺靈敏的商賈,看中了曲轅犁的巨大市場潛力,想從張家這裡獲得圖紙,或者乾脆就想壟斷這新式農具的生產和銷售。
這些人,往往出手闊綽,許以重利,言語間也多有試探和拉攏。
更有甚者,還有一些身份不明的人,在村子周圍鬼鬼祟祟地打探,試圖通過收買村民或作坊匠人的方式,竊取技術機密。
麵對這紛至遝來的各色人等,張大山雖然表麵上依舊是那副沉穩淡定的模樣,心裡頭卻也暗自警惕。
他知道,這技術是寶貝,也是燙手的山芋。
如何既能讓這好東西推廣出去,造福更多的人,又能保護好自家的核心利益,不至於被人白白占了便宜,甚至反過來被倒打一耙,這其中的分寸,可得好好拿捏。
先前在家庭會議上定下的“技術分級、契約約束”的方針,如今正好派上了用場。
對於那些真心想學習技術、用於改善本地農業生產的官府代表或鄉紳,張大山都表現得十分熱情和慷慨。
他會親自接待,詳細講解曲轅犁的優點和使用方法。
也會讓小山或周文軒,將那份經過“技術處理”的、隻包含基礎構造和大致尺寸的圖紙,以及那份《曲轅犁詳考》,贈送給他們。
並且,還會客氣地表示,若是他們在製作過程中遇到什麼難題,可以隨時派工匠前來青石村學習,或者,青石村也可以考慮派出有經驗的匠人,前往當地進行技術指導。
當然,這“指導”也不是白白指導的。
張大山會通過周文軒,與對方簽訂一份簡單的“技術協助契約”。
契約上會明確,青石村提供的技術指導,主要是針對曲轅犁的基礎製作和調試。
對方在學會之後,可以在本鄉本土推廣使用,但不得將此技術私自售賣給第三方,更不得仿冒“青石”標記。
若有違背,青石村保留追究的權利。
這樣的做法,既顯出了青石村的慷慨大度和樂於助人的姿態,也巧妙地將核心的製作工藝和關鍵的改良細節,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那些得到圖紙和口頭指點的官府和鄉紳們,雖然也未必能立刻就造出和青石村一模一樣好用的曲轅犁,但至少也有了個參照和方向,回去後慢慢琢磨,總能有所進益。
他們對此自然是感激不儘,對張大山和青石村的義舉,也是交口稱讚。
而對於那些明顯是衝著商業利益來的商賈,張大山的態度就要謹慎得多了。
他會讓石頭出麵,與他們周旋。
石頭如今也是個見過些世麵、也頗有幾分商業頭腦的“大掌櫃”了。
他會先客客氣氣地將人請到“青石貨棧”在村裡新設的接待處,奉上香茶和自家產的各色點心。
然後,便開始不緊不慢地,跟對方“打太極”。
“這位掌櫃,您說您想采辦一批咱們青石村的曲轅犁?”石頭笑眯眯地問道。
“不知您是打算在哪個州府售賣?預計需要多少數量?對這犁的材質和做工,可有什麼特殊的要求?”
他會先摸清對方的底細和真實意圖。
如果對方隻是想簡單地購買一批成品犁具回去販賣,那自然是好說。
石頭會根據對方的訂購數量和付款方式,給出一個相對公道、但也能保證張家和村裡作坊有足夠利潤的價格。
並且,他還會特彆強調,這“青石”牌的曲轅犁,乃是張家獨門技藝,品質上乘,概不賒欠,也不接受大幅度的討價還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