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送爽,桑葉金黃。
張家新院旁的桑基魚塘邊,迎來了一個豐收的季節。
經過悉心的照料,當初栽下的桑樹已然成林,為今年的養蠶大計提供了最充足的草料。
蠶房內,王氏、花兒和丫丫正帶著幾個半大的孩子,小心翼翼地將簇蔟上那些雪白飽滿的蠶繭一一摘下。
今年的蠶繭個頭勻稱,色澤光亮,是難得一見的上等品。
“娘,您看,今年的繭子可真好。”
花兒捧著一把蠶繭,臉上洋溢著喜悅。
“是啊,托了你爹那些新法子的福。”
王氏看著滿筐的收獲,笑得合不攏嘴。
蠶繭豐收,隻是第一步。
如何將這些雪白的寶貝,變成能織出華美衣裳的絲線,才是真正的考驗。
張大山早已為此做好了準備。
在院子的工棚裡,一架嶄新的、結構略顯奇特的“大家夥”早已靜候多時。
這便是他根據《天工開物》的記載,與柱子、鐵牛一起,耗費了十數日心血才打造出來的“改良腳踏繅絲車”。
“花兒,過來看看爹給你準備的新武器。”
張大山笑著對女兒招了招手。
他將新繅絲車的用法,向王氏和花兒詳細講解了一遍。
這台機器通過腳踏板帶動輪軸轉動,從而將繅絲人的雙手徹底解放出來。
雙手可以專注於從熱水中挑出絲頭,並將數根纖細的蠶絲合並在一起,引導它們均勻地纏繞到絲車上。
“來,試試看。”
王氏和花兒按照張大山的指導,有些新奇又有些緊張地坐了上去。
大鍋裡的熱水早已燒開,一筐雪白的蠶繭被倒入鍋中,在熱水的浸潤下慢慢舒展。
花兒用一根細長的竹筷,在翻滾的蠶繭中輕輕攪動。
很快,她便熟練地挑出了幾根肉眼幾乎看不見的絲頭。
她將這幾根絲頭並在一起,撚成一根,小心翼翼地穿過導絲鉤,纏繞在絲車上。
然後,她深吸一口氣,雙腳輕輕地踩動了踏板。
“吱呀……嗡嗡……”
繅絲車開始平穩而又均勻地轉動起來。
那閃爍著珍珠般光澤的天然絲線,便被源源不斷地從鍋中的蠶繭裡抽取出來。
如同一道流動的月光,順著導絲鉤,一圈圈地、整齊地纏繞在飛速旋轉的絲車之上。
“天啊,這……這也太快了。”
王氏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而且,手不用搖,光用腳踩著,一點也不累。”
花兒更是越踩越興奮,越踩越熟練。
她發現,因為雙手可以完全專注於並絲和理絲。
繅出來的絲線,不僅速度比以前快了數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