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一族,真正要獻給陛下的祥瑞,乃此物是也!”
說著,他親手,將那包裹著巨大物件的錦布,猛地一下,扯了下來!
一瞬間。
仿佛有一輪新的太陽,在太和殿內升起!
一道璀璨奪目、無法直視的巨大光華,猛地爆開,將整個大殿都照得亮如白晝!
所有人都下意識地眯起了眼睛,抬手遮擋。
等到他們再次緩緩睜開眼時,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驚得倒吸了一口涼氣,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官員,甚至發出了壓抑的驚呼。
隻見那大殿中央,赫然立著一麵足有半人多高,寬達三尺的巨大寶鏡!
那鏡麵,平滑如萬頃碧波,明亮如九天之月。
它將這太和殿內金色的雕龍梁柱、華美的琉璃宮燈、以及文武百官那一張張錯愕震驚的臉龐,都分毫不差地、清清楚楚地,映照了出來!
那清晰度,是那樣的真實,那樣的可怕!
仿佛,在他們麵前,憑空出現了另一個一模一樣的、倒轉的太和殿。
“這……這是何物?”
皇帝再也無法保持鎮定,他猛地從龍椅上站了起來,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的震撼。
“回稟陛下,此物,乃張氏耗儘心血,為陛下所造,名為‘無瑕明鏡’!”
孫知府的聲音,在這一刻,充滿了無與倫比的自豪。
“來人!將寶鏡抬至禦前!”皇帝幾乎是迫不及待地大聲吩咐道。
寶鏡被四名太監小心翼翼地抬到了禦階之下。
皇帝快步走下龍椅,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模樣。
鏡中,他那身繡著九條金龍的龍袍,每一根絲線都清晰可見,仿佛觸手可及。
他鬢角的幾縷花白,他眼中的威嚴與無法掩飾的疲憊,都真實得讓他感到了一陣心悸。
“好!好!好!”
皇帝一連說了三個“好”字,他伸出手,輕輕地觸摸著那冰冷光滑的鏡麵,隨即,放聲大笑起來,笑聲中充滿了壓抑不住的喜悅與激動。
“這張大山,果然是沒讓朕失望!果然是我大寧的福星啊!”
孫知府立刻抓住機會,再次躬身,聲音洪亮地說道:
“陛下,張大山不僅有此等巧奪天工之能,其子張小山,亦不負聖上厚望!”
“其在清溪縣任上,懲治劣紳,還地於民,推廣農技,興修水利,如今的清溪縣,已是路不拾遺,倉稟充實,百姓無不交口稱讚,視其為青天!”
“此番,亦有清溪縣萬民書呈上,懇請陛下嘉獎此等能臣乾吏!”
他說著,從袖中取出了另一份早已準備好的、詳細記錄著張小山政績的奏章,以及那份沉甸甸的萬民書。
站在隊列中的王通判,聽到這裡,臉色早已是一片慘白,冷汗如同瀑布一般,順著他的額角直流而下。
他做夢也沒想到,那個他正想方設法、欲置之於死地的張小山,其父其兄,竟然能以這種通天徹地的方式,再一次,將他的功績,直接送達禦前!
他更沒想到,皇帝對這張家父子,竟然……早有印象,且印象極好!
他此刻,隻覺得手腳冰涼,天旋地轉,連大氣都不敢喘一口,生怕被龍椅上的天子注意到他這個跳梁小醜。
“好!好一個‘能工’,好一個‘能臣’!”
皇帝聽完孫知府的奏報,又接過那份萬民書,粗略地掃了一眼,龍心更悅。
“朕當初,果然沒有看錯人!”
“朕幾年前因那曲轅犁之功,賜他‘天工巧匠’之名,今日看來,此名副其實,甚至……尚不足以彰其功績啊!”
“此等國之棟梁,豈可久為布衣?”
他回到龍椅之上,聲音變得威嚴而洪亮,響徹整個太和殿。
“傳朕旨意!”
內侍太監那尖利的聲音,隨之響起。
“南陽府青石村張大山,屢獻祥瑞,利國利民,功在社稷!”
“特晉封其為‘青石鄉男’,食邑三百戶,世襲罔替!其家原有之‘天工巧匠’金匾,著禮部用赤金重製,擇吉日,由欽差送達,以彰皇恩!”
“另,清溪縣丞張小山,政績卓著,愛民如子,舉才有功,記大功一次,待其任滿,吏部當優先擢拔,不得有誤!”
這番封賞,如同一道道驚雷,在百官耳邊炸響。
封爵!還是世襲罔替的男爵!
這對於一個布衣之家來說,是何等潑天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