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的信,快馬加鞭,送回青石村。
信上那“鋪已備妥,靜候寶來”的八個字,讓整個張家都再次動員了起來。
這一次,張大山拿出了壓箱底的、真正的寶貝。
由花兒親手織就、存量不過三匹的“百鳥朝鳳”貢品級錦緞。
由琉璃坊燒製出的、最是完美無瑕的一套十二獸首琉璃酒杯。
以及,那麵象征著張家最高技藝的、半人多高的“無瑕穿衣寶鏡”。
這些,才是“青石珍寶閣”真正的鎮店之寶。
每一件,都被用最柔軟的絲綢層層包裹,再放入柱子特製的、帶有複雜減震結構的巨大木箱之中。
“青石快運”的車隊,再次踏上了前往京城的征途。
這一次,他們的任務,是為即將開業的旗艦店鋪,送去靈魂。
京城,東華門大街。
那座由張家買下的鋪麵,經過一個多月的改造,已經煥然一新。
但它的大門,卻始終用厚厚的布幔遮蓋著,顯得神秘無比。
這愈發勾起了周邊商鋪和過往行人的好奇心。
所有人都想知道,是哪家財大氣粗的商號,敢在這寸土寸金之地,如此慢條斯理地“精雕細琢”。
終於,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
一張張由“青石紙”印製、帶著淡雅竹香、並由翰林院修撰張小山親筆書寫抬頭的精美請柬,被送到了京城各大府邸之中。
請柬的內容很簡單。
隻說三日之後,“青石珍寶閣”開閣品鑒,恭候光臨。
收到請柬的,無一不是王公貴胄、朝中大員的家眷,或是富甲一方的皇商巨賈。
開業那天,“青石珍寶閣”門前,並未像其他商鋪那樣張燈結彩,鑼鼓喧天。
它隻是靜靜地,將那遮蓋多日的布幔撤去。
露出了那副由上好原木和青磚構成的、低調而又充滿了高貴質感的門臉。
門前,兩名穿著統一青色短打的夥計,恭敬地站著,查驗著來賓的請柬。
巳時剛過,一輛輛華貴的馬車,便開始在街口停下。
襄陽王妃的侍女來了。
鎮國公夫人的管家來了。
戶部尚書家的小姐來了。
大理寺卿家的公子也來了。
這些平日裡眼高於頂的貴人們,此刻都帶著幾分好奇,走進了這家神秘的店鋪。
然而,當他們踏入店門的那一刻。
所有人都下意識地,停住了腳步,發出一聲壓抑不住的驚歎。
店內,沒有想象中的擁擠和奢華。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通透明亮的巨大空間感。
陽光透過巨大的、一塵不染的玻璃櫥窗,灑滿整個大堂。
地麵,是用打磨得光滑如鏡的青石板和硬木,拚接出的美麗圖案。
所有的貨架和櫃台,都如同藝術品般,靜靜地矗立在那裡,散發著原木的清香。
而那些本應作為商品的“珍寶”,並沒有被堆砌在一起。
而是如同展覽品一般,被稀疏地,陳列在幾個由玻璃和精鋼打造的、如同水晶宮殿般的獨立展櫃之中。